这世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放下对自己的偏执,不要害怕他人的眼光。打从心底接受缺点,你会发现力量从心而生。

一个人要讨厌你,只需要挑出你的一个缺点;一个人会喜欢你,往往是包容你的所有缺点。

是人都一样,会担心别人在背后说的难听话,会烦恼其他听到的人是怎么想你。然而世界上最可惜的事,就是忙着跟讨厌你的人解释自己,却忘了跟喜欢你的人表达谢意。

记得,在这复杂的环境下,永远不缺怀疑自己的人,我们缺的是给自己多一次相信,给喜欢的人更多珍惜。

我跟小波是在一个训练课程中遇见,那门课程是要练习沟通与演说能力,其中不乏有些同学已经是职场中的说话高手,有些则是为了打好基础,倒是像小波那样不好意思跟人接触的是少数。一般来说,会自费报名说话课的人,个性应该不害羞,顶多就是慢热而已。自我介绍时,小波也真的就如预期般,以满脸通红、支支吾吾的方式带过去。

推荐阅读:沟通的艺术:为什么有人就是不能好好说话?

正当我好奇为什么他想来上课时,老师就先开口问他参加课程的原因。小波回说,他从小最困扰的就是在众人面前开口,在学校只要是分组作业,他都是自愿负责文书部分,曾经有次他鼓起勇气上台报告,同学的反应给了他更大的打击,老师也很直接给予低分,造就他日后更恐惧上台。

后来,在公众场合如果有机会发表他不会举手,在公司只要主管询问意见也是默默低头。他并不想逃避,反而很担心,对说话的恐惧会影响到工作考绩,让平时的努力因此打折。所以这次看到课程介绍才主动报名,是经过好几个夜晚挣扎后的决定。

这段诚恳的分享打动班上不少人,话一说完,同学纷纷给予极大的掌声,有些人勉励他其实说得很好。可是坦白讲,我觉得安慰成分应该居多,我承认当时我就是这样想,因为我真的没看过有人上了几堂课就马上脱胎换骨。至少在那之前都没看过。


图片|来源

几个星期后,我对小波彻底改观。

虽然头几次的课堂发表,小波还是用涨红的脸勉强说完他的内容,不过情况却明显一次比一次好。直到有天他一口气说完自己的故事,而且音调与节奏比以往分明,全班同学都吓到了,也许他不是那天讲最好的,但一定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

因为进步的幅度太惊人,休息时间几个同学簇拥在他身边询问练习的方法,他回答的内容大部分听起来很简单—就是多花时间练习,分享自己体会过的故事。真正不简单的是这个:他觉得终于克服不敢开口的心魔,面对自己在说话上的不足,勇于正视自己最不敢让别人知道的那一面。

那一瞬间,我体会到,原来接受自己的缺点可以产生那么大的力量,那么激励人心。

从那次之后,他每次的分享愈来愈有趣,肢体表达愈来愈活泼,声音听起来愈来愈热情,课程完整结束时也毫无疑问获颁最佳进步奖。许多同学应该也跟我感受差不多,他在台上分享的功力已经凌驾班上不少人。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有些是后天养成的,有些是天生的,但那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又是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评价。

缺点,人人都有,但有勇气正视与求进步,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尝试。也许是在意别人的批评,不少人宁可把缺点隐藏起来,甚至是用各种方法掩盖过去,也不愿意寻找进步的方法。

其实,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时,反而会给自己更大的力量。因为你愿意接受自己有缺点,等于是允许自己有进步的空间,而一个人要先知道自己还可以进步,才会有更多的信心面对未来。

心理学中就有提到这样的理论,是由史丹佛大学教授卡萝.杜维克提出,她认为人的心态有分“成长心态”与“定型心态”,成长心态的人相信自己是可以再进步的,定型心态的人则认为要改变自己很困难。

以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成长心态是认为自己的位置处在起点,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定型心态则是认为自己已经到了终点,目前的表现就是本身的极限,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因此更担心周围人的评价,更担心自己的缺点,甚至否定自己,独自郁郁寡欢。

推荐阅读:【职场女声】不要否定过去!给不是菜鸟也不是“姐”的 25 岁


图片|来源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不快乐,并不是我们自己真的有多差,而是把别人的想法看得愈来愈重,把开心的范围定得愈来愈窄,把自己的世界想得愈来愈小。

然而,我们活在一个处处提醒人不够好的世界,不论是电视广告,或是某人口中的“为你好”,其实都在提醒人付出的还不够。只不过,那些成就往往是某人的极限,却被拿来当应该的标准。

你要相信,你已经很好了,这并非代表你是个不求进步的人,也不是说你从此不用努力,而是你要放心的接纳自己,不论优点或缺点,那都是你现在最真实的样子。

接受现在已经够好的自己,才能用心往更好的自己前进。因为你知道,你不是正在变成别人希望的样子,而是变成自己会真心喜欢的样子。

写这本书的不久之前,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制作影片,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挣扎的过程。

虽然我不定期会到各处演讲,已经习惯面对大众讲话,不过要独自面对镜头说话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少了现场听众的反应与回馈,很容易就把分享变成像读课文,起初录的影片连我自己看了都觉得很难提起劲,再加上还要学习剪辑、寻找影音素材、布置现场,用影片创作对我来说,就像小学生要挑战微积分般困难。

不过,山还是要爬的,否则如何知道上面的风景长怎么样。

给自己一点信心后,试着用最好的状态录完并修剪,影片分享出去收到许多人正面支持,当然也收到不少对影片内容的建议,有些更是毫不留情的批评。“声音太平、太单调。”“画质不够好。”“内容不够精简。”“其实一点也不好笑。”看到这些,对我产生不小的打击,虽然大家都知道有批评才会有进步,但谁不希望收到多一点的鼓励?

几番思考后,我中断了录影的计画。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录影会压缩到写作的时间,但我心里认为其实自己还没准备好,我需要再多一点时间,再多一点资源,再多一点录影设备,只要能找到安慰自己不用拍影片的藉口,什么都可以再多一点。

唯独我没告诉自己的是,我需要再多一点经验,而经验,是要透过经历才会有的。

好在,此时其他的成长经验帮助了我。我想起当初开始学习写文章时,并不知道要写什么主题,也不懂如何用故事表达,只会一股脑的敲着键盘,觉得那样就是在写作。几年后,我再回去看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就知道,那粗糙的痕迹,连我自己也读不下去。

只是,谁没有过去?随着文章数量变多,我的进步也更加明显,我也渐渐喜欢上写作时的氛围。如果说,每篇文章都代表当下的心境,文字就是青春的秒钟,一点一滴带着我成长,让我更加认识自己。我当然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关键在愿意学习,愿意练习,不会因为别人觉得自己现在不好,就害怕去追求自己的更好。

重新提振信心后,我抱着同样的想法继续录影片,同时分析自己在众人面前演讲与在相机前分享的差异,并上网观摩别人的影片,慢慢调整自己在镜头前的表达方式。

如今回头看一开始录的影片,我又留下跟写作类似的进步脚印,也再度体会到成长的力量,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从小到大,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千百万种,其中本来就会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地方。对一件事擅长,不代表就是比别人还优秀,对某件事不擅长,也不代表就比别人差。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不存在完美的个性,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能找出缺点,也都能再进步一点。重要的是,如果一直顾着后悔,就不可能会有后来。不管之前做出什么选择,用更好的自己去证明就是,就算进步的幅度不如预期,至少你没有辜负自己。

人的一生充满变数,不过能确定的是你现在如何对自己,未来就会如何对你。不求马上变好,只求不放弃改变;宁可因为努力而看似做错,也不要没有努力而从此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