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作家郑如晴,让我们一起看看家庭与文学这两个元素,如何形塑郑如晴这股温柔而坚定的气质,并体现在作家与星妈两个身份之上。

文|陈德愉

我不认识明星张钧甯,但是我相信,她是一个可亲、温暖、充满自我要求的人;因为,她的妈妈郑如晴是这样的人,她亲手把女儿带大,与女儿非常亲密,谆谆教诲。

郑如晴是小说家、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担任过国语日报主编,这一生都在文学与孩子里度过。她坐在我面前,两只小手交叠放在膝盖上,身体微微前倾,笑眯眯地对我说:“我觉得我的孩子一定是很温暖的,因为我告诉她们,要善待身旁的人。”

“遇到不愉快,可以蒙起被子大哭一场,或是跑去山上吼叫。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不愉快、残缺示人,那只是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落空⋯⋯”

“我告诉我的孩子,没有人欠我们⋯⋯”

郑如晴个子小小的,圆脸、两只大眼睛长得很开,小小的鼻尖与嘴巴,给脸上添了几分稚气。她是个优雅的美人,女儿都继承了她的美貌,但是我一看到她就觉得非常面熟,到底这长相气质是哪里看过呢⋯⋯端视半响,突然恍然大悟——啊!迪士尼卡通里的神仙教母!


郑如晴是小说家、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担任过国语日报主编,这一生都在文学与孩子里度过。(摄影:李智为)


郑如晴恬静优雅的气质,都继承给了女儿们。(摄影:李智为)

不过,这个神仙教母不变南瓜马车不信玻璃鞋。和郑如晴聊天,好像在喝“心灵鸡汤”,刹时让我变成了一个趴在神仙教母的膝头上,听她谆谆善诱的小女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是手上拿到一副不好的牌,就认真地把它打好,(不要抱怨或发怒),要情绪管理,找个精神寄托⋯⋯对人要宽容⋯⋯”她对我念着。

看着她温暖的笑容,我马上信服了——她就是这么地可信,因为,每个字都是她自己亲身走过来的。在人生的牌局里,郑如晴自己拿到的就是一副超级不好的牌。


郑如晴与女儿感情和睦,张钧甯脸书上时常分享与妈妈的合照。图片|张钧甯脸书

出身鹿港书香门第

郑如晴的曾祖郑鸿猷是鹿港着名的书法家,曾在鹿港武庙文祠内设写字室,现今武庙右廊尚保存其昔日使用的文房四宝。鹿港知名糕饼店“玉珍斋”三个字即出郑鸿猷之手。父亲郑光宗东京大学国贸系毕业,是当年台湾少见的菁英。

父亲年轻时至郑如晴外婆于高雄所开设的“永清浴室”泡汤,外婆看这少年人“白皙英挺”、“上无父母亦无家室”,便从中搓合,将唯一的女儿——也就是郑如晴的母亲——嫁给了他。


鹿港知名糕饼店“玉珍斋”三个字即出郑如晴的曾祖郑鸿猷之手。图片|玉珍斋脸书

郑如晴的母亲是个美女,父亲想必也一见钟情。可是,外婆却隐瞒了母亲少女期间就感染肺病的事。为了照顾女儿,外婆甚至将父母留住家里,到郑如晴的大姊出生,外婆开始“婆代母职”,为母亲照顾大姊、二姊,等到老三郑如晴出生,外婆分身乏术,于是,外婆将刚刚出生的郑如晴交给自己的嫂子,也就是郑如晴的“妗婆”抚养。

郑如晴三岁时,母亲过世了,父亲离开高雄,回到台中发展,开设当年台中数一数二的电影院——“安由戏院”。郑如晴曾写过一篇文章,回忆这段童年岁月,“也许是自觉对父亲的亏欠及对母亲的挚爱,外婆始终把我们姊妹留在她的身边,视为一己之责任。”

推荐阅读:爸爸:男人最温柔的名字—乔爸,于志平

外婆离世、父亲潜逃 家,就这样没了

外婆期待看到三姊妹长大成人。郑如晴还记得幼年时,有天晚上她翻来翻去睡不着,正遇到外婆结束汤屋一天的工作回房休息,外婆牵着她走到床边,从床底下拉出一个“跟《神隐少女》里汤婆婆拥有的一样的珠宝盒”,打开来尽是珠宝玉翠。外婆小声地对郑如晴说:“这些都是妳妈的,将来等妳们姊妹 18 岁了都给妳们。”

抱着对外孙女无尽的爱与期待,外婆在郑如晴七岁那一年,毫无征兆地在浴室里昏倒,竟然就这样过世了,连一句话也没有丢下来。失去母亲、又失去外婆,三姊妹匆匆地被送回父亲与继母的家里。还来不及适应新环境,父亲被人检举帮助涉入 228 事件的部属,受不了被特务人员再三盘问,父亲化名日本人,逃亡日本。

父亲将戏院及房屋都留给继母,交代她照顾孩子,继母仅仅大大姊 9 岁、大郑如晴 15 岁。从此,郑如晴姊妹便与继母,及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共同生活。

父亲后来在日本另外开创事业,也另外建立家庭,于是,在郑如晴 13 岁时,继母变卖了三姊妹赖以栖身的房子,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这个家。

在失去母亲、失去外婆、失去父亲后,这个小女孩,终于连一个家也没有了。

阅读更多:学习失去这堂课!专访五月天石头:“死亡这么近,更要用力的活着”


郑如晴在幼年期间就经历家人的生离死别,13 岁时,继母更变卖了三姊妹赖以栖身的房子,让她国中起就搬去晓明女中寄宿。(摄影:李智为)

书中世界 比现实可爱多了

郑如晴搬去晓明女中寄宿。“那时候,周末住宿生回家,我永远是最后一个走的。”郑如晴回忆,她有一次拖到下午五点多,满天夕阳了还在宿舍里,老师看到她很惊讶,问她“怎么还不回家”。

13 岁的小女孩,没有办法回答这么困难的“成人的问题”,所以郑如晴只好走出校门坐车去鹿港的伯父家。无依无靠的悲伤是说不尽的。有一次郑如晴在学校突然发烧了,身体不舒服心里也难过,昏昏沈沈间只觉得世间一片白茫茫。最后,“学校找到了在逢甲念书的大姊,大姊来学校看我。”她说。

对这个小女孩来说,“书”就是她心灵最大的安慰。


郑如晴自小经历家变,阅读自此成为她心灵最大的安慰。(摄影:李智为)

“只要是放假日,我就窝在书店里看书。文字带给我很大的快乐,比我的现实温暖多了、可爱多了。”

“看到那种无依无靠的小女孩的故事,就觉得跟我一样,世上不只有我这么可怜。”郑如晴睁大眼睛,里面一片亮澄澄,刹时间,又变回了那个蹲在书架边,捧着童话的小女孩。

“我特别喜欢看那种‘父慈子孝’、‘幸福家庭’的,就觉得很疗愈。”她用手摸着胸口,微笑着说。

其实,那也就是这个小女孩的一生。期待着一个家,期待着将自己的爱分给别人,但是,命运却让她的生命几经转折,“幸福家庭”的梦想曾向她眨眼,接着转身离去;没想到,女孩在失落的隅隅路途上,却耕种出自己的花园来。

延伸阅读:蔡英文:文字是你终身最好的伴侣,对你不离不弃


图中右起张钧甯、爸爸张志铭, 妈妈郑如晴、姐姐张瀛;图为 2016 年所摄。图|
张钧甯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