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自己的内在原型吗?你知道因人格特质而产生的“情绪阴影”时常是我们焦虑、不安的原因吗?透过海苔熊导读《情绪阴影》,你会更了解自己!

我是谁?一场穿越阴影的冒险之旅!

文|海苔熊(科普心理暨爱情心理学家)

“与其当个完美的人,我更想当个完整的人。”荣格曾说。

“状态好的时候追求完美,状态不好的时候追求完整,这才是人生啊!”焦安溥(张悬)也说过。

问题是,到底怎么样才算完整?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回答:我是谁?

第一步:我是谁?

这是一个需要问自己一辈子的问题。心理学家很喜欢把人分成不同的类别,但人是很复杂的,不管怎么分类,最后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些时候我呈现出来的是这个样子,另一些时候呈现出来的是另外一个样子?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呢?”

多年前我问一位研究人格心理学的学者这个问题,记得那时候他给我的答案是:“虽然你有时候比较外向,有些时候比较内向,但如果你大部分的时候,意即你和大部分的人比较起来,你还是偏向外向的那一边,我们就比较倾向于说你是一个外向的人。”

推荐阅读:我是谁的探问练习:停止要求别人为你的情绪负责

当年我刚接触心理学,似懂非懂,但这几年下来越想越不对劲。

  • 什么叫做“大部分的时候”?
  •  “谁”是大部分的人?

某次整理我的研究资料时,看着躺在书柜里的那些人格量表,我心想:我心情好的时候,写出来的可能是一种样子的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写出来的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我;吊诡的是,这些“我”之间可能是彼此互相排斥、矛盾的⋯⋯

直到我开始接触了荣格心理学才发现,其实,所有你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你,因为每个人本来就混杂着各种矛盾、复杂、正反两极的面向。所以,重点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怎么把这么多复杂的自己进行整合”。

也因此,人格或原型的分类仍是必要的。

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接着,我们就能在人生不同的时刻思索第二个问题:我此时像谁?


(Photo by Alessio Lin on Unsplash)

第二步:我此时像谁?

每一个原型,蕴含了盈与缺、正面与反面、光明与阴影、优点与缺点等等。

例如,独立的人也有依赖的一面;耍废的人也有勤奋的时候;老爱生气责备的人,其实是为了求好心切;过度照顾他人的人,其实内心可能是嫉妒匮乏的⋯⋯。而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问自己:我现在像谁?现在我显现的是哪一种原型?又有哪一些原型潜藏在情绪后面蠢蠢欲动?

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复杂,来给个“翻译蒟蒻”好了:“现在的我,光明和黑暗的部分,分别是什么?”

  • 光明的一面:通常你可以活到这么大岁数,势必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而这也可能是你个性中光明或正向的一面。
  • 黑暗的一面:不可讳言的,所有的光明都蕴含着黑暗(反之亦然),如果你假装视而不见(眼睛业障重),这个潜藏的阴影就会一点一滴地吞噬你的生活、人际,甚至健康。

因此,在了解自己的路途上必须问的问题是:我的黑暗面是什么?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自己的阴影呢?通常在“别人惹到你”,或是激起你的情绪时。举例来说,我有一个同事老爱“给我建议”,一下子要我在会议上不要太过度表现,一下子又想插手我经手的案子等等。几次合作下来,我慢慢发现,或许现在主导他的是“疗愈者”、“友伴”与“万人迷”的原型,一方面他的过度关心已经越界了,二方面他又希望能够拉拢我、得到我的支持,三方面又有一点嫉妒我(怕我表现太多而赢得老板更多的宠爱);每每跟他相处,我都觉得很累、很烦躁,但还是“无法让自己不去注意”有关他的事情。怎么会这样呢,莫非我是“抖 M”(受虐癖)?

后来我终于发现,我之所以这么注意他,是因为那些原型其实也是我的阴影。这个勾起我情绪的人,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原来我有些时候也会过度涉入别人的决定(疗愈者的阴影)、害怕被别人取代(友伴的阴影),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渴望获得别人的喜欢,恐惧有一天不再被看见(万人迷的阴影)等等。

推荐阅读:拥抱情绪的价值!哈佛心理学家苏珊・戴维:生命因脆弱而美丽

这些“阴影”看似负面,但许多时候也多亏了它们,我才能够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帮助那些心灵需要照顾的人。

所以,试着去看见:不论此时此刻你被勾动的、所呈现出来的是哪一种原型,都可能有正反两面,而这两面,都有它独特的功能。

最后,我们要回答一开始“如何整合”的问题。

第三步:我如何平衡?

我曾看过一个广告,广告中的女主角因为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论受委屈或生气,她都强颜欢笑、都说“没关系”——没想到日子久了,她只剩下这个笑得很诡异的一号表情,就像是一只诡异的木偶娃娃。或许她本来是为了人际和谐而戴上微笑的假面具,可是戴久了,却发现这个面具拔不下来了。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是不要只用一个面具在世界上生存。所谓的“平衡”,就是让自己不同的人格原型都有出来透透气的机会,让那些光明面和阴影面,都可以被看见,都可以上舞台表演。


(Photo by Valeriy Andrushko on Unsplash)

在原型的森林里找回自己

研究自我的心理学家麦康诺(McConnell)等人指出,当你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在不同的人面前呈现出来的模样越多元、复杂的时候(自我复杂度高,high self complexity),你就需要更多的掌控感(self-aspect control)。如果你的个性单纯、人生简单就算了;但若你是一个自我复杂度高的人,在高掌控感的情况下,你的忧郁程度会比较少、压力比较小、自尊心比较高、生活适应力较佳,也较少有生理症状。

换句话说,在复杂的人生里,你需要更了解自己;而《情绪阴影》这本书,将是自我探索的一个重要起点。

如果生命是一座森林,所谓的完整,就是能够穿透自己如树影般的阴影,然后看见,阴影的背面亦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