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哪,您的故事可以治好聋子。”莎士比亚,《暴风雨》

Your tale, sir, would cure deafness. Shakespeare, The Tempest, 1. 2

 

九歌秉持着从孩子角度的出发,不断推出创新的故事,启发孩子想像力。过去的作品涵盖中国传统故事,儿童文学名着,积极开拓台湾儿童戏剧国际化,亦是九歌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今年九歌首次将莎士比亚的经典文学搬上舞台,并融合东西方艺术精华,赋予《暴风雨》现代新意和人文关怀。

 

《暴风雨》写于1611年,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当是的新闻时事即可能是莎士比亚重要的灵感来源。1609年初夏,英国‘海洋冒险号’与舰队在前往美洲途中音讯全无,然而,在隔年的五月,竟有两搜小艇载着全数存活的海洋冒险号人员,奇迹似抵达目的地。原来,一行人遇到船难后,无意间登陆百慕达岛,才发现那是人间仙境。这段奇异旅程也成了文学中常见的奇幻岛主题。

 

莎士比亚《暴风雨》故事发生在一座美丽岛屿上,描写米兰公爵普洛斯波被弟弟安东尼奥夺去爵位,带着女儿米兰达和魔术书流亡到一座荒岛,在那里调遣精灵,呼风唤雨。一次,普洛斯波唤来风暴,将船上曾经迫害过他的亲人、朋友带到荒岛上。通过魔法和精灵帮忙,魔法师最终唤醒仇敌的良知并且原谅他们,同时也为自己的女儿创造幸福。这部剧传达了爱与原谅,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终于风平浪静。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赞美了纯朴的爱情,谴责了自私的阴谋,肯定了理性和智慧的力量,并让观众学习宽恕与自我接纳,及思考自身与大自然的关系。剧中人物的描述历久弥新,即使转换了时空与服装,人性的相似性没有界线。导演西米奇表示,不论大人、小孩都是世界的一份子,《暴风雨》是对孩子诉说成人世界实话的故事,“真实世界有美好,也有丑陋,有很多成长难题必须学习处理,但不要忘记,爱与诚实,永远可以战胜谎言和背叛。”

 

 

 

 

延续 2010-2012 年“台克艺术交流三部曲”计画,且庆贺九歌儿童剧团创团二十五周年,九歌邀请到东欧克罗埃西亚享誉盛名的Mala Scena剧团艺术总监依维察·西米奇 (Ivica Šimić) 来台合作,共同创意激荡、编导制作。导演米西尔分享自己过去担任演员到现在担任导演的心路历程,他说自己虽然在戏剧表演上的角色有所转变,但仍是战战兢兢地对待每一次演出。他在此剧处理的手法上,秉持着“儿童剧就是戏剧,而戏剧就是艺术”,用对成人演出的方式来表演给儿童看,表达对儿童的敬意。舞台设计上他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五颗球表现出暴风雨的狂傲肃杀,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效果与剧场感动。

 

 

暴风雨写于1610年左右,也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独自完成的戏剧,又被称作是“传奇剧”。不同于莎士比亚其他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等等,暴风雨展现了莎士比亚自我安慰的梦幻。虽然主角同样遭遇被窜王位的悲剧,但这出剧却让主角具有正义怜悯之心与法术,让恶徒有悔改的机会,并让他女儿得到幸福。他与篡夺王位的弟弟相遇后说:“我饶恕了你最卑劣的罪恶,一切全不计较了,单单我要向你讨还我的公园。”他说得话表明了他的心境:“我宁愿压伏我的忿恨听从我更高尚的理性。要是他们已经悔过,我唯一的目的也就达到终点,我不再有任何的愤恨。去把他们释放了吧!”这故事呈现莎士比亚渴望的圆满:恶人悔改、义人不死、公道还回。每个人在迷失本性的时候,也重新寻回了自己。

 

 

 

 

九歌儿童剧团的《暴风雨》融合喜剧、幻想与现实于一体,并保留莎士比亚富有诗意的台词。本剧最大特色就是将故事时空背景从西方转换到东方,将京剧装扮和唱腔、中国宫庭,更融入了台湾的人文艺术元素,也将台湾原住民服饰融入作品里。舞台上五棵象征希望的蓝绿色种籽创造出岛屿的幻境、搭配演员的肢体与舞蹈掀起极具震撼的暴风雨场面。‘只要心中有梦,风浪之中永远都会看见希望的灯塔。’暴风雨是对圆满的向往,就像魔法师普洛斯波所说:“我们都是梦中的人物,我门的一生,是在酣睡之中!”这是莎士比亚之梦,也是对人性美好期待的表现。今年夏天,九歌儿童剧团用戏剧阅读经典文学,演出一出爱与原谅的故事,将距离现在超过四百年的剧本,重新呈给台湾的大朋友小朋友。

 

 

 

 

《暴风雨》演出讯息相关连结:九歌儿童剧团

 

 

 

本文作者:womany 编辑部 / 蓝巧纹 ChiaoWen Lan

图片、资料来源:The Dicksonian九歌儿童剧团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