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投书迷人来稿,面对烦躁情绪时,不妨尝试“精力管理学”,用运动将专注力回归自己,开阔感官觉察自我情绪。

文|侯智薰

运动就像学习,不运动的人总是有许多藉口。

身边最常见的理由是:“上课 / 工作一整天了,真的好累,这次让我好好休息,下次吧!”

为什么越休息越累?

我们对于“休息”的切入角度一直的错误的。

休息补充的能量分为两种:“体力”以及“精神力”。而我们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大多是脑力活动,一整天十几个小时的学校或工作造成的烦躁,通常是精神力被消耗而非体力。如果这时我们选择了直接躺在床上休息,或者将烦躁的情绪转至行为上,将东西乱丢把家里弄得乱糟糟,前者会让你醒来时发觉什么都没改变,却又要开始烦躁的一天;后者则透过环境与视觉提醒了自己那些在工作上的鸟事,以至于越来越烦躁,越来越累。

然而,运动是种转换心境的方式,让你重新专注在自己身上,抽离那个烦人的世界。

动态的冥想

过去的我是个很停不下来的人,不论外在行为,还是内在思绪。

很多朋友建议我可以尝试冥想,但开始运动后,我发现运动就是我的冥想。

因为我发现会让我停不下来,总是显得稍微烦躁的原因是,每天的脑力活动太多了,以至于觉得身体很累。就像上一段讲到的,运动正是一个离开烦人的世界,回归自我的方式,而这个目的就跟冥想挺为相似。

推荐阅读:【运动小姐】运动不只是练肌力,也是练心力

而补充精神力的休息重点是“换件消耗不同能量的项目”。

白天下午都在消耗脑力,心累了,那就找个一段时间让心好好休息,你不一定要上健身房做强度高的运动,先透过简单的运动,用冷水先洗把脸,穿好舒服的鞋子与衣服,走出家门到附近的公园或者学校,用自己能接受的快节奏,专注在走路或慢跑 45 分钟就好。

其实冥想的核心也是“专注在自己身上”,从呼吸开始,到心跳,再到去感觉自己的感官;运动也是,无论是健身房的重量训练、在家的徒手训练,还是公园的快走或散步,都能透过简单的动作,推、拉,抬起腿、放下脚的动作,让你专注在自己身上,与那个充满焦虑与烦躁的世界脱离。相信在这半小时的动态冥想后,你会发现自己恢复了精神,心情好了,身体也就不这么疲惫了。

推荐阅读:给希望世界慢下来的你!不插电版本比原曲动人的45首歌

别太急着要达到什么目标,先从小事做起。

怎么看待运动?

如同标题所说,你越运动,会发现运动跟人生与个人管理的连结性越高。

我自己认为有趣的人生主要三点组成:“完成”、“刺激”、“学习”。运动使我开始认知到“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

最近常看到一句话:“现在的人太过浮躁。”

我认为浮躁就是当一切都往效率与效益追求时,失去了对于时间的正常感知,而进入一种极其狂躁的状态。例如:恨不得一个星期内升职加薪、股票上午买进下午就涨停板、两个小时就把一本书读完、开学一个月内谈个龙卷风恋爱等等。

我想,所有的欲望都是让人焦躁的原因。培养运动习惯的过程,刚好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推荐阅读:找到匆忙中的富足:20 岁学会慢下来,你可以拥有更多

如果你可以开始换个角度看待休息、开始每天花个 30 分钟(少滑点脸书、少看点电视就好,2015 的媒体调查,台湾国人平均每天花费 3 小时又 38 分钟在网路上,2 小时又 42 分钟在电视上。)开始离开沙发椅子、走出房门,开始从 0 开始做起,渐渐地你会认知到“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到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资源,才会有一点点成效,比起写作与阅读,看不到的健康或者外在的身材,都是一个反馈度更低的事。

在这过程中,你会更清楚,一个完整的画面,背后是需要多少的努力基础与累积。

面对重复性或者难题,我们需要新的刺激

既然人生与运动都是一个反馈性极低的事,我们更该设计“适当刺激”在心理与生理上。

渐进式超负荷(Progressive overloading)是运动原则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的是训练时要给身体与肌肉的负荷高于平常,持续提升强度的意思,才能有提升体适能与促进健康的效果。

跟人生一样,如果每天都重复,那多无趣。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运动也从来不是重覆一样的事,而是每天透过一些调整,动作、重量或者角度,这也是最简单的“游戏化”方式,透过设计自己的运动菜单,并且追踪变化,上周一正手引体向上 10 下,这周进步到了 12 下,还把手的距离靠近了一个拳头⋯⋯等等。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强,不就跟线上游戏打怪练等一样吗?而这次你打的怪物,是你自己。

别小看自己了,运动这回事没有年纪与性别上的限制,你打游戏的时候也会有卡等卡装的瓶颈,但你会因此放弃不玩吗?(如果是,那可能是游戏设计的不好⋯⋯不过这次你是自己的游戏设计师,你可没有游戏公司与客服可以抱怨了呢。)

当你意识到运动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懂得透过渐进式超负荷去设计刺激,那你才是真正懂得运动。

推荐阅读:【运动小姐】你能超越的,始终只有自己

推荐一款设计运动菜单与追踪自己运动项目的 APP:JEFIT(iOS & Android)。有各种附图运动项目可选择,纪录重量与次数,还有搭配行事历的每日报表,可彻底了解前几次运动做了什么、怎么做、做了几次。

持续探索与学习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很在乎“工作与学习并行”的人,

而持续运动一年半后,更是发现,如果要健康必须学会聪明,不能只是意志力。

就像如果漩涡鸣人只是一味的向前冲想变强,没有遇到好色仙人或者八尾大叔经验上的引导,了解聪明有效的方式,他可能一直都不会运用查克拉,也不会跟九尾对话,而真的变成废物了。

培养运动习惯后,你会发现开始对基础的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有了好奇心与兴趣,学习后才会知道不同种的运动的强度、频率,甚至角度,该怎么因应身体状况去做调整;你也会想要开始具备营养学的知识,才会知道饮食、运动与健康的三者间的关系。

这边来小小打自己脸一下:“千万不要只看网路上的文章”。

因为人体本来就极其复杂,没有哪一种饮食与运动方式绝对适合所有人。我们要做的还是上述提到的“设计反馈机制与实验”,尽可能地去了解自己生理上与心理背后的机制,去找出能让自己最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此篇我自己尝试过一年半后的分享,跟大家分享心路历程与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人。

推荐阅读:夏日清爽健身提案:用弹力带强化核心肌群

保持怀疑是好事,因为答案都在你自己的“行动上”,而非在“眼睛上”。

不要只是看一种分享,建议可以去买些书,开始动得聪明,越了解自己你会发现运动这件事情越来越有趣 。

透过持续地探索与学习,你会发现自己不但可以事半功倍的有了成效,省了时间,还更了解自己。

运动让自己更自私

每天多一分钟运动,就能少一分钟抱怨,少了一分钟对于他人眼光的在意。

不再为谁做事,这一次就为自己!运动就是能更了解自己,再多爱自己一点。

一年半下来,透过运动,我开始转移成就感,过去的我把时间的八成重心都放在工作上,发起许多计画、答应多项合作与邀约,为的就是能做出些什么,让更多人能够认同自己,但也越来越焦虑,压力越来越大。

推荐阅读:当裸露成了社会责任感:女人健身宣示的是强壮灵魂

正是因为活在他人的眼光与期待底下。

开始每周挪一点点时间,每三天 30 分钟、每两天 1 小时,到现在的每天 50 分钟,培养运动习惯后,认知到“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舒缓的浮躁与焦虑;学会了面对重复性难题时,“如何设计新的刺激”;更因为运动,开始了“问题导向式的持续学习与探索”。

现在也建立了自己“组合式的时间分配”:赚钱、学习与生活各占三成,最后的一成则是义务性的时间花费。

如果追求内在的身体健康与外在健美的身材是我们的未来愿景,那么先让自己成为健康的人,健康的运动就不远了。

目前也持续累积着自己的运动知识相关书籍、饮食料理食谱、低醣烘焙、运动项目菜单,如果这第一篇运动相关的纪录对大家有所启发与影响,回响程度够多的话,

我会准备下一篇,来做书籍推荐、食谱分享与个人归纳的方法论。

谢谢大家的阅读,祝福大家都能藉由运动,开始休息,并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