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是深陷情绪勒索的深渊?让我们用 14 张图解释情绪勒索的形成、特色与因应方法!

文|海苔熊、校阅|周慕姿谘商心理师

“我限你 1 分钟之内出现在我面前,不然我就走人。”

“没有关系,妳真的可以去啊。我一个人真的没有关系。”

这些对话熟悉吗[1]?你总是在爱里面牺牲到连自己都不见了吗?为什么你明明知道这样的关系很辛苦,却又一直被勒索、却没有办法逃出来[1]?

在感情、工作或家庭里,你有没有“不想做,但还是勉强做”的经验?

有没有谁一直压榨你,你却又因为害怕不敢吭声?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2]所说的“情绪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指的是有些时候我们为了维系与重要的人的关系,为了不想要自己被贬低、为了降低焦虑,会重复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很多心灵成长书籍会教你“划清界线”,但划清界线看起来容易,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做起来却相对困难。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妈妈说:“没关系,你可以不要回来啊!”

婆婆说:“你真的很自私,怎么都只想到你自己?”[1](长颈鹿表示遗憾。)

老公说:“叫你帮我做这么一点点事而已,你也要叫叫叫,我真是看错你了,当初结婚我还以为你是个体贴的女人⋯⋯”(主妇团 OS:谁规定老婆就一定要体贴?)

老板说:“我因为看好你才把这份工作交给你的,你不想做没关系呀,后面还排一堆人等着要做。”于是你就接着做了[1]。(其他的同事表示欣慰)

那些对你重要的人,往往只要一句话,就能够左右你的情绪

推荐阅读:“至少,他对我很诚实?”放下情绪勒索换来的假性亲密

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情绪勒索似乎是一种天赋技能(这样可以算是华人之光吗? ),生下来好像就会了,它的好处是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坏处是,我们在遗失了与家人、朋友、情人之间的界线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

为什么你总是无法拒绝别人

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拒绝别人[1]呢?因为我们重视这段关系大于自己,因为我们把焦点放在对方的需要和情绪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绪[1]。当你使用“不拒绝”这个技能的时候,为了减低伤害(感觉很像是线上游戏的比喻),连带启动“合理化”的 buff,告诉自己:

媳妇本来就应该听婆婆的话。

我才刚进公司,新人多做一点是应该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如果从杨国枢(2005)本土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你登入游戏选择“华人”这个种族创立角色之后,我们这个种族的天赋就是:在意别人——尤其是那些和你很亲近的人。

推荐阅读:如何跳脱“情绪勒索”的恶性循环?

我们的文化里面还有一个自带技能,就是说反话。书里面曾提到一个例子:“把孩子养这么大,真是孝顺,供他吃穿念名校,让他不用担心生活,结果这样回报我们。”[1]

当然,还有其他例子,如:

“你最好啊、你最棒啊,你只要顾到自己不用顾到别人啊,对啦,自私的是我啊。”

“跟你说,我真的一点都不在乎成绩,我在乎的是你的态度⋯⋯”(成绩表示:你还不是很在乎我?)

情绪勒索究竟是什么?

说穿了,就是两个不安的人,用不恰当的方式互相取暖,却又各自让彼此受伤。

“如果可以好好爱,不会有人轻易选择恨”——小彬老师在书序中说[1]。

那些习惯使用情绪勒索的人,其实就是丢出一种“饵”,让那些习惯被勒索的人上钩。

“饵”的范例:

你怎么那么不孝?

好吧,你这么不知好歹就算了!

我就知道你根本不爱我⋯⋯

有些时候你不够勇敢,并不是因为不爱自己,而是对方所说出来的一些话,勾住了你。最贱的是,那些勒索你的人,往往知道你的弱点,并且在这个很痛的地方踩[1]。

情绪勒索涉及六个重要的特征[2]:

(1)勒索者提出“要求”(demand)

(2)被勒索者想要“抵抗”(resistance)

(3)勒索者让被勒索者感到“压力”(pressure)

(4)如果被勒索者没有接受,或者是反驳,勒索者持续“威胁”(threat),例如用金钱、关系的破裂等等让被勒索者不得不就范。

(5)被勒索者“顺从”(compliance),于是看起来双方的焦虑好像解决了,但其实是被勒索者“被摸头了”。

(6)勒索者食髓知味,于是下一次又“旧事重演”(repetition)。

这个回圈当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如果你是那个被勒索的人,请记得一个铜板不会响,两个铜板小叮当。只有在你点头同意的时候,这个回圈才会形成。换句话说,只要你坚决的拒绝,他的戏就演不下去了。

第二,你一开始抵抗的时候,他会发现“咦?奇怪,为什么过去的方式不管用了?”,所以一定会“继续下猛药”,倘若你没有坚持,很快又会被他拉回那个圈圈里面,而且他们往往知道你的痛点[1]。

推荐阅读:心理师教你跳脱情绪勒索:你没有责任满足别人

各!位!观!众!

江!江!江!江!

这就是江湖上盛传的情绪勒索,勒索者会持续用下面三种方式来达到他的目的 

(1)贬低你的自我价值感

“我以为你是很聪明的人⋯⋯

技能效果:施放后,对手产生自我怀疑、担忧被淘汰、觉得自己不好等情绪效果持续数分钟到数天不等。攻击效果随“两人关系”深度而增加。

(2)增加你的罪恶感

“反正你从来没有重视过。”

技能效果:施放后,对手觉得罪恶、一定机率他会把你的错当成他的错进而接受你的请求或帮你做事。效果随对手的“责任感”等级增加。

(3)挑战你的安全感

“没关系我也可以去找别的女人⋯⋯”

技能效果:施放后,对手担忧会被遗弃或不爱,产生“害怕关系瓦解”的情绪。对手身上若有“低自尊”或“患得患失”的 Buff,将追加 2 倍伤害。

当他的目的没有办法达成的时候,他就会用一些语言来威胁你,然后让你不知不觉地、乖乖就范。

推荐阅读:【心理学选书】读《情绪勒索》你为什么拿自己的人生满足别人?

【重要注解】

此三阶段是由周慕姿(2017)[1]所整理而成,对应于 Susan 早期理论提出的“Fear, Obligation, Guilt,简称 FOG(迷雾)”,有些差异与相同的部分,不过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2],印象中图书馆可以借得到。不过满厚 der 喔,有点硬。

什么样的人会变成被勒索者/勒索者?

基本上,有几种人会变成被勒索者[1] :

(1)一直想当好人
(2)习惯自我怀疑
(3)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
(4)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5)过度孝顺
(6)过度遵从权威

表面上看起来是六种人,实际上只有一种人——就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人。

当你不够爱自己、不够重视自己的感受、总是害怕会失去关系、失去别人的信赖、怕别人会讨厌你,就很容易被勒索走。但有趣的是,看起来你这么努力希望换到的是这段关系,希望可以换到对方看重你、爱你,殊不知长期被勒索的结果,你换到的不是爱,而是害怕与伤害。上述 6 点引自[1]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变成勒索者呢 ?

其实, 他们也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人 ,或者在这段关系当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是,勒索者比起被勒索者还有一个厉害的技能,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 projection ) 到对方的身上,很巧妙地让被勒索者认为“对啊,好像都是我害的”。

他们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怕会失去这段关系,所以用一些威胁的方式,想要绑住两个人。

两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同样不重视自己的感受,不小心把对方的感受当作自己的责任(被勒索者)、或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对方的责任(勒索者),就形成了一种“病态性共同依赖”( co-dependence )[3]。彼此都害怕失去爱,却又互相伤害。

那该怎么办呢?

下面 3 个步骤是周慕姿(2017)[1]认为很困难,但却又是必经的过程。

1.停

不要太快回应,当对方在勒索你,或是你在勒索对方的时候,先停下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以前面的例子来说,当对方找不到你,叫你 1 分钟之内出现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他在干嘛?我真的有可能 1 分钟之内出现在他面前吗?如果我匆忙地在 3 分钟赶到他前面,他会说什么样的话?

如果是家人或是上司的要求,你也可以给自己一段时间,不要太快做出回应,看看是什么样的“剧本”,正在操控这段互动。一个实用的技巧是“跳针”[1],当对方持续的用一些话来戳你的时候,你只要回覆“好的我想一想”,不管他怎么说你都是讲这句话,把它想像成一种防护罩。

2.看

不论是勒索或是被勒索的人,往往都是不在乎自己的感受的人[1],当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以及安抚自己的焦虑和罪恶感,有些时候甚至可以离开现场,渐渐就可以建立起两个人之间的情绪界线。在上面的例子当中,你可能可以问自己:他“每次”都这样,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真的值得被这样对待吗?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把他的焦虑和情绪“丢”到你的身上?

推荐阅读:我是谁的探问练习:停止要求别人为你的情绪负责

3.应

当对方情绪比较和缓的时候,你可以回到现场,然后做出比较恰当的因应。有的人还蛮有脑的,在冷静的时候你可以跟他好好说,但如果他并不是那个可以好好讨论的人,或者是他已经吃死死你吃很久了,那么你只要持续做到前面两个步骤就可以了。为什么呢?还记得前面的讨论吗,既然是一个回圈,当你这边被切断、他无法再勒索你的时候,你每次停下来,他就会受到挫折,而你继续坚持,他就“不得不”改变和你相处的方式。

如果无法一步登天,你可以先练习“停”

然后有 3 个小技巧可以帮你做好“停”。

跳针唱机[1]、暂停钮和翻译蒟箬。

或是你可以设定:

“把手张开”=翻译蒟箬
“握拳”=暂停钮
“弹手指”=跳针唱机[1]

毕竟不是每个人天天都会在口袋放橡皮擦,但是你不可能不带“手”出门。

做一阵子之后接着做“停”、“看”,感受一下发生了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如果连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感受,别人来践踏你也只是刚好而已。最后可以进一步做出因“应”,尝试跟他沟通。当然不可能一次搞定,无法的话再退回停看、停看练习。

“因为害怕而持续让步,换到的只是暂时的焦虑解除,与往后更多的害怕。但并不是爱。”慕姿说。

两个人的关系,本来就不应该只有一个人的声音[1]。如果你一直以来都让爱情/亲情/工作等等人际关系绑架你的人生,或许你该思考的并不是为什么自己总是遇到这样的人,而是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恐惧,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委屈,却不敢说出来的人?

最后附上先前疯传的情绪结界:

真的不行的时候,就放魔法吧!下面是慕姿在书中对自己暖心的鼓励话语,去!去!武器走!

咒语:“你或许可以用很糟糕的态度对我,但我不需要忍受,也不需要被影响。因为你的情绪是你的责任;而我的情绪,当然也是我自己的责任。”

[1]援引自参考文献[1]

本投影片内文节录自|这里
本投影片由 海苔熊 制作 关于你的心里事 - 周慕姿谘商心理师 校阅
本投影片根据这本“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制作,该书已经卖到好几十刷了,快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