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菁英主义盛行,不仅留学风气兴盛,国内更对于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及延世大学这三所“SKY大学”有着名校迷思,人生的成功与否都建立在大学学历。韩剧“爱在哈佛”更是进一步探讨了这样的情结。

 名校迷思与精英主义:超竞争社会

韩国有一种特殊现象,就是课后补习风气相当盛行,而且不像台湾补习大多集中在英文、数学等学科。在韩国,若不上补习班,表示父母对子女教育不重视,那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选举时,候选人大都会语气谦卑地说:“恳请惠赐一票,我的当选,就差你这一票。”但是在韩国,候选人却反而会自信满满地说:“我已经赢了,你投票给我,就是投给胜利者。”

在还没有投票之前,韩国人就认为自己已经赢了,这不但是浮夸,也是一种莫名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因为韩国人一向不喜欢输的心理作祟。因为在韩国,输了不但无颜面对亲人,还可能是民族的奇耻大辱。

而韩国人不喜欢输的心理,其实还可以从他们对教育的态度看出来。韩国人有多么重视教育呢?我们可以参考每年韩国大学联考情形,在这场决定学生未来的大考当天,韩国几乎举国严阵以待,不但原订的军事演习必须延后,市区也会全面进行交通管制,航班起降时间也要随之调整,以便让六十多万名考生能够顺利抵达考场,并在无噪音干扰的环境中应试。

打开韩国的电视台,有关小孩教育的节目更是琳琅满目,其中一个名为“Super Kids”的益智节目里,外国主持人全程以英语提问、评论,参加节目的全是小学生,他们年纪虽小,但英文听、说能力却如同母语般流利。有些韩国家长更把孩子送去外语学校就读,目前光首尔地区就有将近二十所全外语高中,要进去还得通过严格的英语考试,录取率比大学联考还低。而根据统计,韩国家庭平均把所得的五○%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

此外,在韩国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就是课后补习风气相当盛行,而且不像台湾补习科目大多集中在英文、数学等学科,韩国学生课后补习的项目相当多元,包含国际情势、心理学、程式应用、辩论、珠算及基础科学,其主要在于强化自己的弱项,以及拓展本身的知识范围。在韩国,若不上补习班,表示父母对子女教育不重视,那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同场加映:你真的幸福吗?忙碌的意义

铁血教育背后的忧郁

但是,韩国人对于教育的理念,其实跟一般时尚少女崇尚名牌精品的心态并没有两样,名牌(名校)及舶来品(海外留学),是他们追求的两大目标。

首先是韩国人的海外留学风潮,最近大家都在说,台湾的大学生满街走,而在韩国,却是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学生满街走,而且韩国人深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因此,每位韩国家长几乎都是不计任何代价要把小孩送出国,学理工到美国、学艺术的到欧洲、学习中文到中国大陆,家庭环境好的送到欧美及日本,家庭环境较差的也要送到印度、东南亚。

这使得韩国虽然只有区区五千万人口,但是韩国的留学生人数,在世界各国却都是名列前茅。例如目前在美国大学留学的韩国学生人数便有将近九万人,占美国境内外国留学生总数的一三.五%,若除以人口数的话,比重是最高的,不但超越日本与台湾,也凌驾印度与中国大陆。而且韩国人极度迷信长春藤学校,也唯有就读长春藤学校,回国之后才有好的出路。

另外,韩国企业也不落人后,最近在韩国品牌席卷全球的浪潮下,韩国大企业也纷纷与世界各主要大学进行产学合作,将自家员工派到该大学学习当地语言,并取得经营管理学位,一方面透过学习了解该国的风土民情,同时也进行市场调查,四年之后,便成为大企业派驻该国的主力干部。由此可见,韩国的留学风,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运动。

例如在我任教的政治大学,韩国留学生及交换生的人数,一直是外籍生当中最多的,而在我的指导学生当中,便有一位韩国籍学生,他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由于他同时会韩文及中文,又了解韩国的民土风情,因此很快地便被台湾一家大企业网罗,从事负责韩国市场的业务工作,他认为与其留在韩国面临激烈竞争,海外留学似乎是就业的另一条终南捷径。

反观最近这几年,在习于养尊处优及害怕吃苦的心理下,台湾海外留学生的人数急遽下降,这不但让台湾的大学生缺乏国际视野,也让台湾的国际能见度大幅降低。就现实面来说,我们和韩国之间的差距,并不只在产业竞争力,还有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韩国人的名校迷思,在教育立国的政策下,韩国跟现今的台湾一样,各式各样的大学林立,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比例也将近百分之百,而韩国的大学生虽然满街走,但是要挤进所谓的“SKY”(以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及延世大学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窄门,却是难如登天。

韩国社会曾经流传一句谚语:“从排名第一的首尔大学毕业生,就算开家小吃店,生意也会相当火红。”在这种名校迷思下,每位家长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小孩进入“SKY”,未来才能一飞冲天。

然而韩国的名校迷思,并不只是天下父母心的一种特殊现象,就连韩国的企业也有名校迷思。根据统计,韩国一般大学生的年薪约为二千四百万韩圜,但如果是“SKY”的毕业生,年薪却可高达四千万韩圜,几乎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的两倍,而在这种差别式待遇的社会风气下,助长了韩国人对于“SKY”的追求,所以在许多韩国人眼中,唯有进入“SKY”,才是真正的人生胜利组。

这种名校至上制,在韩国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第一个现象便是“七月自杀潮”。许多高中生因为无法考上“SKY”,在七月的大学联考放榜之后选择轻生,这让韩国年轻人自杀率始终居高不下。其次便是“家庭的矛盾化”,在父母的过度期待下,使得子女的压力无处发泄,造成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之前便有一名韩国的高三学生,因为父母无止尽的日夜强迫补习,在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之下竟然失控杀害自己的母亲。

而在二○○七年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之后,便极力想导正韩国这种“名校膨胀论”,李明博自己本身只有高中夜校毕业,靠着半工半读,他白天工作,晚上念书,直到日后到现代重工服务时,才考进高丽大学的商学部。因此,他提出“技术兴邦论”,认为韩国应该重视技职教育的重要性,而非一味追求大学文凭。

推荐阅读:用心生活,是种习惯

在韩国大学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韩国社会也开始重视名校迷思问题,与其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不如选择就读具有就业保障的技职学校,而就在李明博政府的强力主导下,韩国大宇造船公司便成立自己的技职学校,在经过四年的技职训练,以及三年的工作实习,几乎所有毕业生都可以进入旗下的玉浦造船厂工作,并享受与大学生相同的待遇。

当前的台湾,也因为传统的文凭迷思,以及大学数目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造成大学生满街走,但却找不到水电工人的窘境,而从韩国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望子成龙,似乎是东亚国家的共同期望。

《爱在哈佛》,探讨韩国人名校迷思参考

在韩剧当中,有一部《爱在哈佛》可做为探讨韩国人名校迷思的参考。这部戏是由韩国SBS电视台于二○○四年播出的连续剧,由韩星金来沅、金泰希、李廷镇及金玟主演。该剧虽然不脱韩剧传统爱情故事的框架,但是从剧中人物的价值观,可以看出韩国人对于美国长春藤名校的高度崇拜,是不分贫穷与贵贱的。

《爱在哈佛》正如戏名,主要描述韩国留学生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爱情浪漫故事,主角金贤宇(金来沅饰)是一名哈佛大学法学院新生,有一次在住进一家汽车旅馆时,遇到一位韩国女生李书仁(金泰希饰),金贤宇误以为打扮时尚的李书仁是从事特种行业,这让李书仁对金贤宇留下相当不好的印象。

而李贤宇因为刚到哈佛念书,水土不服,功课也跟不上同侪,使他产生相当大的挫折感。有一天,金贤宇在图书馆遇到李书仁,这时才得知书仁竟是哈佛医学院高材生,但是两人却又因为一件小事起了口角,之后在贤宇的解释下,书仁才逐渐释怀,之后因为异地相遇的情愫作用之下,两人的感情便逐渐加温。

后来李书仁必须要到外地的医院实习,两人不得不暂时分离。三年之后,金贤宇毕业回到韩国担任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而李书仁进入美国一家非营利医疗组织“汉米尔顿财团”担任调查员,两人在一件大企业(DA 化学)污染的赔偿案中再次相逢,而金贤宇被李书仁关怀弱势的情怀所打动,愿意免费义务为灾民打官司,并与李书仁共同追查污染源,但是此案不但涉及韩国大企业的庞大利益,也牵涉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这让金贤宇与李书仁备受政治的压力与黑道的威胁。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书仁意外地得到淋巴癌,但是金贤宇却能克服重重困难,不但打赢这场官司,同时也揭露汉米尔顿财团与 DA 化学之间的关系,最终也以喜剧收场,李书仁不但战胜淋巴癌,也与金贤宇结成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戏虽然稍嫌美化韩国精英分子的正义感,但是从中仍可看出韩国名校至上的精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