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主持人蔡康永说:“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是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如何正确表达?

文|安田正


图片|高宝书版 提供

理解让人一听就懂的说话方式的本质

长年从事业务工作以来,我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们并不是根据东西的“好”或“不好”来购物,事实上,“喜欢”或“ 讨厌 ”,才是决定购买与否的关键。

前几天,我有一个和某机关高层主管讨论研讨会业务的机会。虽然说是业务拜访,但现场的气氛却出奇地热络,在我们碰面后的两个小时当中,话题始终绕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打转,几乎没有提到任何与研讨会相关的业务内容。

聊着聊着,对方却突然丢过来一句话:“我很想赶快举办个研讨会呢!”我根本都还没有提到任何与商品相关的说明,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这的的确确就牵扯到“喜欢”与“讨厌”的问题了。聆听他人说话时,和用眼睛看着书本上的文字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聆听”是包含人的声音、表情、说话的节奏等诸如此类的综合性讯息表达。

延伸阅读:说出影响力:用专业达到影响力

也就是说,谈话的内容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因为声音的大小、表情、姿势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以前面的案例而言,我想是因为对方在闲聊的过程中,对“我”这个传达者产生了信任感,因而产生了“这个人说的话应该不会有错”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图片|高宝书版 提供

在这种状态下,明明你只说了一百分的内容,也会让人感受到一百五十分或两百分的魅力。相反的,也有人会让听众有先入为主的负面偏见。

一般常见的案例就是:看起来对自己没有什么自信的人。

这种人讲话支支吾吾、表情阴郁、不懂得适时地附和对方几句,只知道一个劲儿地针对商品做说明。其实,要让对方产生“我是因为眼前你这个人,才会想要买这个东西”的念头才是最重要的,不懂得个中诀窍的业务员不晓得在这方面下工夫,只知道埋头猛 K 商品知识,一点意义也没有。

滔滔不绝地说了一百分,却只能传达其中十分或二十分的好,那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结果往往只会换来对方一句:“我相信你说的没错,但是,关于这次的会谈内容,请让我再考虑一下。”

当听众听了说话者所说的话而产生“原来如此”的同感时,很多时候都是在全面性地判断说话者的表现后,而接受其说法。

因此,我们磨练自己的“声音”、“表情”、“说话节奏”等能力,也是成为他人口中的“说话技巧好得让人一听就懂的人”的诀窍之一。

平常说话时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件事,也可以磨练出这种能力,但最快的方式就是:请熟识的人针对我们的表现,给予我们回馈。找值得信赖的上司或同事、朋友,问他们这样的问题。

你会喜欢:说出影响力:用故事说出影响力


图片|高宝书版 提供
 

“我说话时让你产生什么样的印象?”

“我看起来像是有自信的样子吗?”

“我说话的速度会不会太快?”

然后请他们给一个直接而诚实的意见。如此一来,就可以看出“我”这个传达者在别人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