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编按:
社会的规范、礼教的压迫、父母同侪的期待,将我们崇尚自由的奔放之心,压模塑型,与芸芸大众标准化统一。就连我们对爱情的选择与想像,也受到社会习俗的规范,变的狭隘、僵化、窒息。但亲爱的,请你记得,爱是比礼教更强大、更有包容性的力量。让我们忠于自己,勇敢去爱,自由去爱,世界终将感动于这份爱的美丽与纯粹。

推荐阅读:自由,是安心做自己



上图为展览中其中一幅摄影创作,表达的是近代中国奔向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在台湾的社会长大,我比别人更清楚华人社会中的群体压力造就的折磨。西方文化,处处重视人权与个人主义,华人社会的群体压力是这群自由的人们无法想像的。在哥德堡的世界文化博物馆,我看到了东西方的文化冲击。

同场加映:那些小团体教我的事:不是我不好,是他们不懂得欣赏

这场艺术展的名称为秘爱,瑞典馆方以禁忌之爱向参展者解释主题内容。一走入映入眼帘的作品不外乎是同志议题,还有群体压力展现的作品。 每张图每张画,都代表他们多想要摆脱过去的成规,迎向一个自由的生活方式。 同行的两位荷兰与德国学生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同志之爱也能被看成“禁忌之爱”。在西欧国家拥有太多自由,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以及等等的开放,他们以为理所当然的自由,却是在亚洲社会里面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推荐阅读:为爱发声!世界各地不分性别的深情摄影集

德国女孩问我:为什么男同志议题在亚洲社会甚至比女同志更没办法被接受呢? (因为在亚洲国家的世俗礼教就是,男女一定要结婚跟传宗接代,尤其是男生一定要传承血统,传成家里的文化命脉。所以很多父母亲,都会抱持着很大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跟个好女孩结婚,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嫁个好人家。)她听完了可爱的笑着说:我还是不懂,是不是结婚在亚洲社会里面已经变成了长大唯一的目标? (我告诉他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一样的,当然有一些爸爸妈妈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所成就,但是年迈不婚对很多人来说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幸)

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结婚不应该是建立在满足社会期待上面的。结婚应该要出自于爱,并且婚后要和伴侣互相尊重,互相照顾,互相支持,一起解决很多人生上面会遇到的挑战,然后一起成长,一起变老。而找到那样的人的条件是什么?是那个人对你好不好,够不够真心,有没有才华跟勇气足够面对未来的困难,而那绝对不是外表,或是名气,或是金钱。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迷失在社会的价值观与期待当中。在追逐金钱与名声的过程中,我们忘记涵养自己的内心。但是人生,死亡之后没有人能带得走什么,最美丽的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你瞭解到你的一生过得多么精彩,还有你的成长。(推荐你看:在末日之前,我想对你说

适时的跳脱世俗的眼光,用不一样的方式思考。

爱,不只有一种
〉〉“家,是用爱打造的”同志养育的孩子告诉你什么叫爱
 〉〉为爱发声!世界各地不分性别的深情摄影集
〉〉跨性别模特儿,倾听身体的声音
〉〉你不知道的台湾史:台湾史上第一次变性手术,由男变女的谢尖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