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编按:
近日来,从李心洁和彭顺、到弯弯与黄大爷,一系列的婚外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些新闻报导一方面满足了我们对于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一方面也提供了我们深思社会架构与性别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婚外情的契机。现在就请跟着女人迷,一起解构并重塑关于李心洁与彭顺婚外情事件的论述,让我们一起探讨从八卦反思既有社会体系的积极性!(推荐阅读:防偷吃的最好办法,承诺前请先试婚)



照片来源

这一个多礼拜以来,当我们点开新闻媒体的娱乐版面,上头充斥着李心洁老公外遇事件的相关报导。或许,你对于这些报导影星名人的消息充满了兴趣,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窥视名人生活的小小窗口。又或许,你对这些八卦新闻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所做的,不过只是一再揭露当事人伤疤,不值得投入那么多的社会关注。当我们满足或是怀疑八卦新闻所带来的娱乐性的同时,我们也许都该问问,这些关注个人私生活的新闻报导,是不是也能告诉我们,关于我们所身处的社会体系的一些什么。

所有我们认为是个案的八卦消息,其实都提供了我们了解、审视、或批判社会架构的一个视角。

个人即政治,见树又见林

一般来说,媒体习惯将外遇事件当作个案来报导分析。报导总爱聚焦在偷腥者、第三者、甚至是偷腥者原伴侣过去的风流韵事或是人格缺陷,以致于舆论倾向将外遇事件之所以发生,导因于这些当事者们的个人因素,与我们所处的社会架构并无绝大关系。但这样媒体论述方式真的够全面性吗?李心洁老公彭顺的外遇事件、弯弯的婚外情疑云、李进良一再的出轨行为、女星花花前男友潘若迪的劈腿…这一个个有关婚外情的新闻,难道都只是个案,而没有共同指出,这社会存在着哪些结构面上的问题吗?(一起想想:自愿性出轨?

见树又见林的作者艾伦强森(Allan G. Johnson)1指出,这种聚焦在个人的思考倾向,容易让我们忽略了,社会架构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以及认知方式。同样地,女权主义者卡罗汉妮丝(Carol Hanisch)也提出˹个人即政治˼(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的主张2,强调了个人行为或意志与社会体系的相互扣连性。看似自身面临到的个人问题,其实可以反映出社会体制中的某些不足。

上述学者们的主张,提供了我们另一个了解外遇事件的解读方式。外遇也许不该仅被当作个案来报导或供人们消遣。而我们可以用更宏观的角度来检视,个人的婚外情行为可以点出哪些社会病征?

重新解读彭顺的外遇事件

以李心洁与彭顺的事件为例,现在媒体报导聚焦在第三者如何以其手腕,获得彭顺的喜爱与金援,进而逼宫李心洁,其他新闻则着重在揭露李心洁也曾为第三者的过去,以及她的回教信仰,如何影响了她原谅彭顺外遇的决定。但现在请让我们思考,是什么社会因素让婚外情成为彭顺和李悦彤(彭顺外遇事件中的第三者)的选择,又是怎样的意识形态让原谅成为李心洁的最佳解?我们提出几个可能的观点,来探讨这次彭顺的婚外情事件能点出了哪些社会结构上的问题。

1. 对大男人小女人性别想像的过度美化与合理化

 

 

当然,身为外人或窥视者的我们,无法全面性地了解彭顺之所以外遇的原因。但社会上所充斥着的大男人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解释彭顺外遇的一个可能的视角。

大男人主义指的是男性能力优于女性的性别想像。而这一性别意识型态,造就了男性必须在两性交往中,透过被崇拜与被需要,确认和巩固自己的性别优势地位。

当这一需求无法在既有的感情状态下得到满足,出轨就可能成为男人们的选择。婚姻谘商专家纽曼在其着作<<欺瞒的真相>>中指出,近五成的男性受访者认为,在婚姻中无法获得来自老婆的肯定、或是其男子气概无法得到认同,是他们出轨的主要因素。而亲子天下的一篇讨论两性关系的文章也点出,追求˹被需要、被崇拜、被肯定的感觉˼,是导致婚外情的主因之一。

推荐阅读:不爱为何不早说?小三只是恋爱,元配才是人生

让我们试着以这个视角来分析彭顺的外遇事件。虽然李心洁与彭顺是知名的工作好夥伴,但李心洁的知名度与影后光环,以及她对彭顺女儿的牺牲奉献,都可能造成彭顺的心理负担或是亏欠心态,然而面对年轻的演艺圈后进李悦彤,或许彭顺能在两人的互动中、或是透过对李悦彤的帮助,满足他的虚荣心并确认他在男女关系中的优势地位。

或许,男生追求肯定、或女生追求来自男性伴侣的守护这样的心态,并不全然是病态或是需要被完全推翻的。

但当˹大男人小女人˼的性别想像,不断透过爱情小说、偶像剧、乃至教育或企业文化获得支持、再现、与强化,以致于男强女弱的性别意识形态,成为我们对两性关系的唯一或最优先的想像,这个社会架构就值得我们深思。

亲爱的,让我们回想一下,这几年流行的【暮光之城】或【来自星星的你】是不是都创造出了全能的男主角与需要被守护的女主角的角色形象? 而这样大男人小女人的性别想像,会不会透过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排除了我们社会对其他性别特质的接受度呢?

如果不改变社会对于男强女弱的性别规范、如果不扩大对性别特质想像的可能性,大男人主义心里就可能一再成为滋生外遇事件的导因!(推荐阅读:这真的是我要的婚姻吗?二十个藏着“但是”的婚姻杀手

点下一页,为什么女人总是外遇事件的代罪羔羊

2. 受害者-尤其是女性受害者-成为外遇事件的代罪羔羊

 

 

外遇事件的增生或许也跟社会舆论对受害者的不公允有关。亲爱的,请你试想一下,我们有多习惯对外遇者原伴侣的品性进行公审,或是对他们的个人魅力抱持怀疑的态度。走进书店中两性关系经营专区,你有没有发现,书架上充斥着关于如何学会让步或自我成长以预防伴侣外遇这类的书籍,彷佛我们自身的不足才是伴侣不忠的导因。而新闻媒体对于外遇事件中原伴侣的品性或情史的身家调查,也提供了外遇方合理化自己行为的一个可能性。

这种公审受害者的社会倾向,一方面减弱对外遇方的批评,进而可能导致外遇事件的增生,另一方面,这也影响了受害者家丑不外扬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消极心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关于外遇的社会舆论往往对女方尤为严厉?若是女方外遇,舆论倾向于攻击她是如何的有失妇德、或是违背社会对女性真善美的性别想像。像近日插画家弯弯也身陷婚外情疑云,网友纷纷对她贴上˹破麻˼、˹结婚只是为了钱˼等等的具有歧视性或厌女性(misogyny)的标签。而若是男方出轨,报导总爱将外遇事件形塑成元配与小三间女人的战争、或是指出原伴侣是如何的失职和小三是如何的心机深沉手腕灵活,无论元配或第三者,往往都是承受舆论攻击或奚落的主要焦点(亲爱的,你有没有想过,外遇事件的受害者或许同时包含了元配以及小三?)

再以李心洁事件为例,不但身为第三者的李悦彤受到舆论攻击和身家调查,李心洁过去的情史也遭起底,舆论彷佛将彭顺的外遇导因于男人的多情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因为他犯的不过是˹男人都会做错的事˼-却将多数罪责加诸在两名女当事身上!这不禁让我们怀疑,为何舆论对于婚外情的论述,总要找个挞伐的箭靶?又为何女性往往成为外遇事件的代罪羔羊?

如何重塑意识形态对于外遇三方的道德施压、松绑婚外情论述与性别想像的炼型相关,是帮助我们解构社会体系如何影响婚外情发生与发展的一大要因。 (推荐阅读:【男人说爱情】无意闯入的第三者

3. 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规范,限制女性在外遇事件中的选择权

 

 

我们或许不解为何李心洁愿意原谅彭顺的偷吃,但当我们检视这社会对女性-特别是已婚女性-的性别规范,不难发现,选择原谅与包容,常常成为结婚女性面对丈夫偷腥时,阻力最小的选项。根据社会学者的研究,当我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最符合社会规范的路径,因为他们呈现最小的阻力与障碍。

其实,这已经不是彭顺第一次对李心洁不忠,在婚前李心洁就对彭顺偶尔的出轨选择包容。而这样的例子,不只发生在李心洁与彭顺身上。在小祯正式与李进良闹翻前,也坚守挺老公的立场来面对李进良的绯闻消息。我们或许想问,为什么女人那么容易爱惨了,以至于我们倾向纵容男人的“一时的意乱情迷”?或许除了自己真的爱太深外,社会架构规范下女性对家庭依赖性,可能影响了女方在婚外情事件中的消极性。

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在她的着名着作【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3提到,社会上普遍弥漫着将女性与家庭生活紧绑的性别想像,而这加深了她们的依赖性并限制她们的行为的可能性。

社会上对已婚妇女减少抛头露面并奉献家庭的期待,增加了结婚女性对丈夫在经济上与身心上的依赖,以致于外遇事件发生后,默默隐忍或原谅包容成为她们阻力最小的选择。从这角度来看,李心洁虽为影后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在婚后,她也顺应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渐渐息影并将人生重心放在˹相夫教子˼的婚姻生活。除了本身的信仰因素、对彭顺的爱意之外,对婚姻与家庭的依赖性,或许也是李心洁选择原谅彭顺出轨的可能原因。

当我们以宏观的角度分析婚外情事件时,我们可以发现,看似出自个人意志的选择,其实大多时候都与社会体系紧密相关:社会体系限制了选择的可能性,并时常指引我们走向看似阻力最小、最符合社会规范的一条道路。

同场加映:背叛,最不能碰触的真相:外遇,你真的不知情?

 

 

或许八卦或窥视的欲望真的是我们固有的天性,但我们对求知的好奇心,不该仅止于对公众人物私事的讪笑奚落或茶余饭后的闲谈。或许在近来一连串的小三与偷吃事件的新闻轰炸后,我们可以开始以更敏锐、更宏观的角度,去检视关于婚外情这类看似“个人的”单一事件,以及围绕该事件的论述。本文提供了几个探讨彭顺外遇事件与社会架构关联性的视角,并提出一个不同的观点来解读新闻中的社会议题。相信聪明的女人迷读者们,也能以妳们的个人经验和对社会体系的敏感度,去思考我们能在这些名人八卦中获得什么心得与成长。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可以开始尝试对八卦或其他社会议题做出宏观与微观兼具的双向解读,或许你可以得到不同以往的想法喔!

关于爱情里的背叛与执着,你或许也想读读:

〉〉从影集看人生, 爱情里是否必定有背叛?
〉〉【法律小常识】 迷途爱情?婚姻中的第三者

参考阅读

[1] 请见:成令方、林鹤玲、吴嘉笭(译)(2001)。见树又见林。新北市:群学。(Johnson A. G., 1997)

[2] 请见: Hanisch, C. (2000).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In B. Crow (Ed.), Radical Feminism: A Documentary Reader (pp. 113-117).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3] 请见: Friedan, B. (1994). The Feminine Mystique (pp. 48-67). In M. Schneir (Ed.), Feminism in Our Time: The Essential Writings, World War II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Vintage Books.

文字:womany 编辑部/ She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