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力”像土壤一般,决定知识的价值

问题解决力在“运用现有资讯,产出新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我之所以选用“问题解决力”这个词汇,是为了将上述流程中的“知识/记忆力”和“思考力”这两个部分完全分离的缘故。虽然直接使用“思考力”也亦无不可,但“思考”这个说法未免太过一般,此外为了使“知识”、“资讯收集”、“记忆力”等不同的知识力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所以刻意使用这个新的词汇。

“知识”与“问题解决力”间的关系,就如下图4所示,可用“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来比喻:知识是我们栽种所得的果实,但决定这些作物品质的关键,则是土壤底下的力量。

在这层意义下,“知识”之于“问题解决力”,就如同食材之于烹调技术、电脑资料之于演算装置一样,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认为“知识”与“问题解决力”间的平衡状态,已经出现显着的变化。比起重视长年经验、严守规 则、以国内为中心的业界,在变化激烈、限制趋缓并逐步全球化的业界里,问题解决力 相对显得重要。

日本顾问业中经常使用“catch up”这个术语。对于必须不断接触不同业界与客户的顾问人员来说,快速吸收并且适应新领域的知识,就称为“catch up”,而 catch up 的速度,正是成为优秀顾问人员的重要因素。 环境快速变化、人才不断流动的现今社会,这种适应力不再只是顾问的必备能力,我认为无论在任何业界,甚至是商场以外的地方,“问题解决力”都是相当重要能力。

光有知识,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在思考的过程中,知识与资讯固然是重点所在,然而随着问题解决力的重要性日渐 提升,知识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渐渐从目的,退居为手段。

在过去,大量累积知识是件有意义的事。只要拥有他人所没有的知识或资讯,便能在工作上运用自如。然而,网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模式。因为知识无论再怎么累积都有其限制,而且只要一经曝光,转眼就沦为网路资源的一部分,被他人所共享。

事态演变及此,为了与他人建立差别,“在流通的知识上添加自己的附加价值,再将它流通出去”,就显得日渐重要。也就是说,在知识的定位上,“使知识流通”(flow)已比“储存知识”(stock)更为重要。

六种能力,解决生活中所有难题

接着,让我简单说明构成“问题解决力”的六大基础要素。

问题解决力的构成如图 5 所示,一共分为三层:

位于最底层的是“求知欲”,也就是思考的原动力。对任何事物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就算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也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所谓“求知欲”。唯有这样的好奇心,才能启动思考回路,促使我们开始思考。

再往上一层的是“逻辑思考力”与“直觉力”。

“逻辑思考”一词的普及,让多数人误以为运用逻辑思考便能解决所有问题,更在不知不觉中错以“逻辑思考”一词,来代表所有的思考能力。其实,逻辑思考的作用在于“找出事物背后通用的准则”,因此光靠逻辑思考,只能如实表现并传达事实,并无法产生新的发想与独特观点。

而同属第二层的“直觉力”,正可以补足这一点。如果说逻辑思考是一种“防守”,那么直觉力就是“攻击”了。突然间的“灵光一闪”即属于直觉力,可说是一种由个人经验和先天资质所决定的能力。

以上三个要素是问题解决力的基础。接着,位于最上层的是“假说思考力”、“架构思考力”与“抽象化思考力”。简单来说,假说思考就是“从结论”开始思考;架构思考是“从整体”开始思考;而抽象化思考则是“单纯化”地思考。前述的三项基础能力与这三种思考力的关系,犹如电脑作业系统(OS)与应用程式一般,必须相互配搭,才能维持正常运作。

接下来我将以最上层的三种思考力——“从结论”、“从整体”并且“单纯化”的思考为中心,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解说。这三种思考力比起基础能力,在锻炼上不仅相对容易,更能直接在商场及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更多职场得胜技巧,请看《不用脑袋思考,你就一辈子领死薪水: 掌握6种思考力,摆脱零存款的加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