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个好构想、一个好创新,进到了台湾总会经历三大阶段:“歪掉、臭掉、与烂掉”。“歪掉”是说这个好构想一进到台湾,就被大部分人错误地解读,原本的想法被扭曲;“臭掉”是说这个已经歪掉的构想开始被污名化,大家开始对这个构想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充满疑虑;最后一个“烂掉”的阶段,大家开始唾弃这个构想,最后觉得这个构想只是一个浪费社会资源的错误决策,或者只是一个漂亮的口号。

 

“云端运算”现在在台湾的情势,在我看来,已经开始进入“臭掉”的阶段。

 

国外是“软体厂商”发展云端运算;台湾却是“硬体厂商”喊云端喊得声嘶力竭!?

 

稍微聊解过云端运算历史的人,都会很容易发现到,云端运算是从软体公司发展出来的,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就是Google和Amazon。Google因为发展搜寻的核心业务,大量建置资料中心,一步一步扩充自己的运算资源,辅以强大的软体,最后变成云端运算的代表。Amazon一开始以电子商务起家,也是一步一步慢慢做大,开始有了自己的资料中心,接着为了让运算资源的利用率 (utilization) 更高,开始建置自己的云端服务,把运算资源用“租用”的方式释出,发展出新的营利模式。两家公司都是从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起家,先把自己核心的网路和软体服务做好,之后才往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和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发展,提供真正的云端服务。

 

回头来看,台湾云端运算发展轨迹就显得非常诡异,居然都是从硬体厂商开始喊云端运算,结果现在“云端运算”一词和“资料中心”被划上等号,完全就是扭曲了原本云端运算的意义,这就是文章一开头提到的“歪掉”:云端运算虽然从资料中心发展出来,但是不代表盖了一大堆资料中心,就等于是发展了云端运算。观察Google和Amazon 两家公司的发展轨迹,两家公司都是先有大受欢迎的网路服务,然后逐渐扩充自己的运算资源,最后再把运算资源用公开的方式释出,一方面让自己的运算资源利用率更高,一方面嘉惠其他小型的网路业者,可以用便宜的费用租用运算资源,马上开始打造自己的新创服务。

 

各位发现重点在哪里了吗?是的,重点在于“规模经济”,Google和Amazon都是从自己各自的核心服务出发,等到自己的基础设施发展到够庞大的规模之后,才开始把自己的运算资源释出,所以两家都可以用很低的价钱提供云端租赁的服务。因此,在跨入云端运算之前,两家公司已经有很好的软体和获利基础,自然而然就会更进一步,发展出下一个世代的网路business model:云端运算。

 

至于台湾则变成邯郸学步,因为我们软体业较弱、又没有强大的网路产业链,没人玩得起云端运算。结果只好国内有钱的硬体厂商强出头,想要跟上国外的潮流,开始盖机房,想尽办法把所有服务都跟云端扯上关系。完全忘了云端运算是应该由软体厂商发展出来、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一个东西。

 

 

一朵一朵小云,成不了气候

 

 

前面既然提到,Google和Amazon都是因为规模经济的效应,才有办法提供真正实用且收费低廉、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云端服务。反观现在台湾许多厂商各自为阵,各家业者都想要搞自己的云端,甚至于政治人物,也到处乱喊什么每个县市都要一朵云。这不仅仅反应出这些人对于云端运算的瞭解不够,最后留下来的成果,也无法与那些拥有规模经济的国际大厂竞争,搬出来的服务也会因为费用高昂而没什么人要用,机房最后变成“数位蚊子馆”。

 

重点就是在于“规模经济”,台湾的电信业者和硬体厂看到云端运算的典范转移,就想要用“复制”的方式打造出“云”,结果在根本上忽略了这些“云”是国外网路产业持续演进、自然发展出来的“云”,而不是复制出来的“人造云”,两者落差极大。大家都在搞自己的云端,台湾规模经济就出不来。

 

会架网站、写写网页,就是云端!?

 

国内现在滥用“云端”一词已经到了荒腔走板的地步,只要有网站的餐厅、有网站的补习班、有网站的房仲业者,全部都跟云端有关,连走在街上不时都会看到“云端”出现在商家的招牌上面,变成全民拼云端的诡异现象,大家都想要从“云端”里面揩点油。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台湾的云端运算已经进入“臭掉”的第二阶段:因为一开始就“歪掉”的关系,台湾很多人至今不知道云端运算是什么鬼东西,人云亦云:“反正只要上网就是云端啦!”。结果“云端”一词,已经完全失去原本的意义,大家也已经都听到麻木了。一些本质上的东西,大家反而再也没有着墨。

 

 

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网路产业既然是发展云端的前提,那么为什么台湾网路产业始终作不起来?为什么没有创造出一个强大的网路产业链,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循环?说到最后,还是“频宽”的问题,台湾的频宽环境非常畸形,各大电信业者对中小企业收取高昂的频宽费用,造成台湾的网路软体产业无法做大、无法创新:只要你的网站流量稍微大一点,你的频宽费用就立刻准备让你关门大吉了。在你获利之前,电信业者对你收取的频宽费用,就把你的资金给榨干了。

 

那么“无名小站”为什么做得起来?最后被Yahoo!买走?因为无名小站从一开始就在交大使用免费的学术网路频宽,一毛频宽费都不用出,如果无名小站一开始就是放在某电信业者的机房里面,那无名小站早就倒掉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小企业频宽费用的问题在台湾还是存在,这就是一直以来台湾网路产业最悲惨的事实,但是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任何产官学界的人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为了解决公司的频宽问题,曾经四处拜访电信业者,洽谈频宽事宜,结果发现各家电信业者不仅报价落差极大,而且平均起来的费用,竟然是美国频宽租赁费用的12倍以上!在洽谈过程中,有一位电信业者竟然还反问笔者:“你为什么不用我们云端的虚拟主机,而要继续用 co-location?”人微言轻的我没有回答他的是:“Amazon 提供的云端虚拟主机,费用是你们的十分之一。用你们的云端主机,我真的用不下去。”

 

笔者认识的许多网路新创公司,一开始就选择把自己的服务放到 Amazon 提供的 EC2 云端服务上面,而且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大家现在都不想把服务摆在台湾的机房里面。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台湾的频宽和云端服务费用高昂,中小型的网路公司根本负担不起,导致大家拼命把自己的网路服务架设在国外,也许服务的速度会因此慢了一点点,但是至少可以避免一开始就被台湾的电信业者吸干。

 

最近 NCC 和张善政委员拼了命要逼中华电信把民众上网费用降价,这些政策对于一般民众虽然是利多,但是已经有点沦为民粹的操作,因为民众上网费用现在已经跟先进国家接近,差距逐渐缩小。现在最严重的问题“中小企业的频宽租用费用”,才是真正阻碍台湾网路产业发展的毒瘤。

 

依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民众的上网速度增加了、费用也很便宜了,但是用的却永远都是国外的网路服务!国内的网路业者还是因为租用频宽费用高昂的关系、没办法发展台湾自己好用的网路服务,民众自然只能使用国外的服务,把钱双手奉上给国外的公司;另一方面,台湾网路业者也因为负担不起国内的频宽费用,选择把自己的服务架设在国外大厂提供的云,结果还是把钱送给国外的云端业者。如此一来,无论是台湾的网路业者或是台湾的使用者,大家都把钱拿给国外的厂商,那台湾政府这么辛苦地建设频宽基础设施,到底是为了什么?为国外厂商造桥铺路,结果国内的业者连一点好处都没有享受到,钱全部流到国外的厂商手里。台湾人难道不会觉得心酸吗?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既然所谓的云端产业,根基乃是台湾的网路产业,那么网路产业一日没有蓬勃发展,台湾所有的机房都只是拿来养蚊子,变成本末倒置的悲惨状况,也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烂掉”阶段,政府应该赶快思考如何打造一个奖励网路新创事业的环境,让台湾的网路创新应用不仅可以在台湾本岛蓬勃发展,也有迈向国际市场的规模和能力。这一切一切的前提,就在于政府提供网路新创业者,一个友善的频宽环境。

 

政府最近拼了命在发展所谓的“App园区”,但是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不合理的频宽费用、让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办法做大,政府想要发展软体产业、想要发展App产业都好,这个根本的“中小企业频宽费用问题”没有解决,台湾永远不会出现大型的网路软体公司可以进一步带动云端运算的发展。当政府在打造这些软体园区、App园区的时候,请提供一个频宽费用低廉、甚至免费的创业环境,不要让新创业者才刚刚起步,就立刻要面临频宽费用高昂的问题。政府应该立刻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不要再随着云端的口号起舞,跟着硬体厂商去做一些舍本逐末拼命盖机房的事情。

 

台湾要赶快跳脱这样的“云端困境”,不然云端运算又会成为一波我们始终跟不上的科技趋势。再这样子搞下去,台湾的网路业者和产业真的都要一起升天、名符其实地上云端了。台湾云端运算进入彻底“烂掉”的阶段,更是指日可待。

 

 

关心趋势,少走冤枉路

〉〉流行与科技:2012年值得期待的3大趋势

〉〉10个科技改变时尚的未来新趋势

〉〉你的“九个东西”是什么?

 

 

本文转载自 MM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