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特约作家涂丰恩谈起了人们对口水的恐惧与排斥,这或许不令人意外,但历史上人们曾经对于口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和各式传说,值得一探究竟!

上回我们提到,二十世纪初的《玲珑》杂志曾警告读者,接吻可能传染病菌。这样的警语,几十年后看来还不算陌生。只是今天我们更清楚,原来感冒病毒就存在病人的口水中,所以别说是接吻了,只要当一个感冒病人开始口沫横飞时,你就最好走避三尺,以免病毒跟着飞沫到处散布。 

就算口沫横飞的不是病人,大概也没有人喜欢他人的口水。在餐桌上,我们推行公筷母匙,以免彼此的口水沾染;在人潮汹涌的地方,我们带起口罩。这一切透露着我们对口水的厌恶:口水很脏,很不卫生,更重要的是,很多病菌。

推荐阅读:气的修正与疗愈:抗生素杀菌的真相


H1N1 的病毒。(取自美国疾病管制局网站)|来源

但这样的印象是从何而来?是日常生活的经验吗?可能不是。因为没有人能用肉眼就看见口水中的细菌。我们觉得口水很脏,是因为从小被如此教导;我们觉得口水里头细菌很多,是因为老师这么说。教育带给我们知识,也带给我们恐惧。

这种恐惧的诞生,其实历经了一段复杂的过程。在十九世纪以前,显微镜出现前的年代里,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种东西名为细菌,当然更没有人会知道疾病的传布是经由这些渺不可见的小东西。就算微生物学家已经逐渐服膺细菌学说,实验室以外的广大群众,又怎么会相信那肉眼看不见的东西确实存在呢?

因此,在细菌致病论被普遍接受之前,人们对于疾病时常有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想像。人们当然不会察觉到口水里头很多病菌,有时甚至正好相反,比如前近代的中国人,一直认为口水十分珍贵,是生命的精华,养生的要件。

出版十六世纪的《本草纲目》,可以算的上是中国药学的集大成着作了。《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就在“口津唾”一条下说,唾液又可称为“灵液”、“神水”或是“金浆”,听来皆十分美妙。还说,养生的人若是不随便吐口水,则可以保留住自己的精气,反之,则会导致精气损伤。


四库全书中的《本草纲目》图,左为狒狒,右为猩猩,都是可以入药。左边途中还有“干隆御鉴之宝”的印。|作者提供

但“口津唾”能治什么病呢?根据李时珍的说法,除了可以治皮肤上的痈肿外,口水还可以“明目退翳”。你或许想起中学国文课本里头,胡适说他幼年时得了眼翳病,胡妈妈一天晚上真的爬起来,用舌头舔他的双眼。只可惜胡适最后没有说,他的病是否真的因此而痊愈。

延伸阅读:无国界医生救人反染病!伊波拉病毒登陆美国

除此之外,口水甚至可以避邪驱鬼。根据李时珍的解释,从前有个名叫宋定伯的人,有次遇到鬼,心里害怕的不得了,只好欺骗对方说:“我也是鬼,不过是刚刚死的鬼,不知道鬼需要提防什么?”好心的老鬼告诉他:“我们最讨厌口水了。”结果,宋定伯就趁老鬼一个不留神,劈哩啪啦的往它身上吐口水,老鬼真的失去了所有法力,还变成了一只羊,被宗定伯拿到市场卖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怀疑,这真的是那本大名鼎鼎的《本草纲目》?这种怪力乱神?

事实上,李时珍的本草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如今看来怪诞的纪录。比如在他庞杂的知识体系中,人体各个部份都可能成为药方——不只是口水,还有人血、人汗、人骨、人屎、人尿、人势,甚至是乱发、头垢、耳塞、月水、阴毛……等等,连阴毛都能治病?对此,李时珍言之凿凿,甚至引经据典地解释,要是被蛇咬了,可以“以口含二十条”,避免蛇毒进入腹中;而要是妇人难产,也可以将丈夫的拿来调制成药丸。

现代读者要对此要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因为五百年来世界已经翻天覆地,和五百年前完全不同了。而李时珍对于身体和自然世界的认知与想像,也就这么离我们远去,而且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