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乐专栏,每周替我们选本好书,藉由书评让我们重拾翻书的幸福。继  之后,我们读陈玠安的《在,我的秘密之地》,The Smiths, Morrissey, The Libertines 给自己一阵时光,听听好歌,看看精彩乐评。

音乐书写这条路,蛮折磨人的。

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近乎变态的对音乐如痴如醉。那么,写一篇乐评,可能会比写一本博士论文还要来的痛苦。

这是因为,一篇好的乐评,除了要有丰厚的音乐聆听经验外,如何将这些灌入耳朵的音符,化作令人醉心的文字(最好是不要充斥着形而上、过度叙述性的无谓文字),是这些几乎每天都要在音乐人与读者间取得赞美与尊重的人,必须绞尽脑汁去发想的。

同场加映:【马世芳专栏】女巫店,台湾独立音乐的 20 年光景

从青少年时期(或者更早)就开始把音乐聆听(最好还要自己组团,亲身体验音乐创作)当作兴趣的人很多,会想把这些记忆里感性的部分记录下来的人也不少;但是,能够让这些文字走出日记与部落格、并能够与人产生共鸣的人,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了。

大概两、三年前,我也开始在音乐网站“Roxy Rocker”(现在已经关闭,但资料都还在)尝试着写一些音乐文字。内容包含音乐专辑、乐团、乐手特色介绍;吉他技巧、音乐文化评析。一开始,我非常积极地搜集资料、并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完整的记录下来,一个月可以完成十篇稿子。但随着灵感、题材的逐渐枯竭,我从每月十篇、慢慢的下降到七篇、五篇、三篇,到十个月后只能产出一篇的窘况。

所以,我敬佩那些,能够持续不断产出文章的音乐文字工作者。他们好似有着源源不绝的想法、深不可测的音乐学识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又突然在网路上、书店里,看见他们又突破了自己所设下的障碍,往前一步。

推荐给你:不要害怕打掉重练!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你该知道的事

2014年,我开始会在闲暇时间浏览一下关键评论网,注意到一篇评论当年“英国水星音乐奖”名单的文章。会注意到的原因很简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国内有专文评论此奖(相关新闻倒是不少)的历史、制度,乃至于入围名单,是一篇非常全面、且深入的文章。也是那这个时候,我才认识陈玠安这个名字,并回过头去读了他的其他文字。

没错,正是这本《在,我的秘密之地》

我知道,在他完成这本着作之前,已经有太多值得介绍的创作。青少年时期便已提笔疾书的他,二十岁就已经写成《那男孩拦下飞机》这本散文集,他的文字,容纳所有他能够观察的事物,也擅长书写我们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琐碎小事。

《在,我的秘密之地》,是他于2007年初秋所推出的第二本散文集。写的是他最喜爱的音乐。诉说的,是他与音乐之间长时相处下来的复杂情愫。全书粗分为两大部分:“Between the Lines”以及“In My Secret Places”,底下各以数篇短文支撑着。记述的,都是他青春人生的绝美旋律收藏。那些乐团、音乐人、厂牌、喜欢音乐的人,被他那时而平实、时而感性的绝妙文笔,勾勒的活灵活现。

我特别喜爱他描述 Morrissey、The Libertines 等人物、乐团的文字。他用彭湃却又不失理性的方式介绍了 The Smiths 的主唱的生平、经历与理念,彷佛就是一个跟随在他身边多年的好友般,那样亲密、仔细的观察着;他也能够转换心情,用更奔放、侵略性的心情,跟你介绍 The Libertines 这支二十一世纪初横空出世、不可一世却也一切无视的庞克复兴代表。

推荐阅读:【台北电影节选片】鲁蛇就是新庞克!《极道爆音庞克奥义》

我想,他能够跟你讲述所有你想听的、已经听过的或是压根没听过的故事。也能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去串联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这是他与生俱来的能力、还是长期浸淫于写作环境所培养出来的呢?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他一定还会持续写出很棒的作品,并让更多人,喜欢上他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