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种种其好坏不是因事情本身,而是你赋予它的意义。当你学会重新赋予意义,过去的经验,都会丰富你的生命。

“那时候,我为什么没有行动呢?时间能不能为我倒转!”有时,你是否会这样想? “我不愿再想起那一整年的事情,那是我想要消灭的过去。”或者,你是否也曾这样想过?说着这些话的我,其实也有过这种经验。 我曾说过想,将高中时期的事情“用橡皮擦擦掉”。 我在高中时期参加了特别升学班,班级里聚集着立志考上明星学校的学生们。不过,当时我热衷于田径社团的活动,成绩完全没有起色,而遭受到“放牛吃草”的对待。

推荐阅读:打破年龄限制,科技将带来学校教育改革

因此,来到高中二年级,我退出了全心参与的田径社团。因为导师告诉我:“你最近成绩变差了呢!是不是太沉迷什么田径的关系?请你退出社团,专心念书。”

当时的我尚未遇见阿德勒心理学,虽然是“自己退出了社团”,总却是认为“自己是被逼着退出社团”,将错怪在别人(老师)身上。因为这样,我退出社团后的高中生活一片灰暗。我不只憎恨“逼我退出田径社”的老师,之后当成绩无法如期进步,更认为“都是到二年级还在练田径的关系”,怪罪到田径的头上。

高中时的我,完全不知道阿德勒心理学基础“创造性自我”之类的事情。

然后我变成大人,无意间回首那样子的高中时代,曾经说出“好想用橡皮擦擦掉”这种话。不过,阿德勒是这样说的:“不论何种经历,它既非成功之因,也非失败之因。我们不该苦于个人经历所带来的打击—也就是创伤,而该自行从中找出合乎目的的部分。我们并不会被个人经历所左右,而会依照自己赋予它的意义来决定自我。”(《自卑与超越》)

也就是说,“到高中二年级为止全心投入田径”的经历、“为成绩放弃田径”的经历,甚至“明明是自己放弃田径,却因无法决心切割,而度过郁郁寡欢的高中生活”的经历,单凭这些“经历”,并无法成为会成功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长大的我回首高中时代,虽然不自觉说出“那是想用橡皮擦擦掉的过去”,但是正因高中时代的我曾躲在黑暗中思考、挣扎、做出行动,才有了今天的我—这也是事实。

同场加映:摆脱挣扎!你若不为自己而活,谁能负责你的人生?

我如今已年过花甲,才格外能够如此感触。

建议读者身体力行“接纳‘最真实的自我’”这个习惯,其中除了“现在的自我”,也包含了“过去的自我”。不只是我,阅读本书的读者之中,一定也有人曾想过:“当时如果那样做就好了”、“为什么会那样子过活呢”。相信也绝对有人,曾造成过无可挽救的失败。

虽说如此,当时感觉到的痛苦,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我们可以去改变每个事件所具有的意义。 不必判断过去的经历究竟是“好”是“坏”。 重要的是从今而后,将过往经验化作对自己来说是“好”的东西。 这才是阿德勒“具建设性”的教诲。

正因为受了挫折,所以才能意识到错误。 正因有了不甘心的经历,才能振奋努力。 正因了解被伤害的痛楚,才更能温柔待人。 就如同接受现在的自己一般,也要接纳过去的自己。 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阅读:【丁菱娟专栏】年轻人,挫折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