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瑞典,许多人向往北欧福利制度,同时,瑞典文化也有许多值得期待的地方。瑞典生活品质好,却不如许多大城市欢迎外地来打拼的人,甚至是求职与求学,都要靠一点人脉曾能顺利,一起听 Nick 聊聊他理解的瑞典。

很多人其实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些人旅行,是为了寻找那份踏入陌生土地的新鲜感;有些人是为了放逐自己;甚至有些人,出国旅行的目的,在于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

但对我来说,每一次的旅行,都像是在挑战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热诚;甚至更精确地来说,我喜欢到同一个地方旅行,然后观察自己对于这个国家的感觉是否依然存在。

六年前我第一次踏上了瑞典的土地,虽然当时自己的语文能力不算顶尖,但因为人来疯和无所谓的个性,倒也认识了相当多的当地人或者是一样来这交换的国际学生。回台后,我写下了人生的第一本书《魔力瑞典-改变人生的十堂魔法课》。当时瑞典的一切,似乎都像是在对我的生活价值挑战着-从两性平等的教育,一直到瑞典的福利制度,甚至是艺术品味,然后一直深入到瑞典人的个性,都可以让我大作文章,并且给予赞美或者批评。

但六年过去了,这一趟“返”瑞典之旅,却也给了我许多不一样的见解。这趟为期九天的旅行,其实我没有做任何观光客的活动;反而,我白天总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到饭店附近的餐厅用餐,然后在斯德哥尔摩市区慢跑或者散步。一直到了傍晚朋友们下班后,才是这趟旅行重头戏的开始。

我们会到餐厅用晚餐,或者到朋友家小酌一杯,然后到了夜晚再去各种 After Work Party。

瑞典人其实是很寂寞的。

我每晚出去几乎都会遇到新的瑞典朋友,但清一色地,他们不是单身就是在为了寻找对象而感到苦恼。瑞典跟美国不同,他们没有所谓的 Dating 文化,所以他们要不就是成为男女朋友要不然就是朋友,没有模糊空间;而更有趣地,据朋友说,在瑞典要成为男女朋友大多只有依靠两种方式-从朋友做起,要不然就是从一夜情开始一段恋情。或许就是这种矛盾的文化,让人常常摸不透瑞典人到底是保守还是开放。

而瑞典人的个性在欧洲里,也是有名的害羞。你今天如果跟对方没有交集,通常双方是不会有任何的对话。所以在瑞典,通常交朋友的时刻,就是在几杯黄汤下肚大家都把防卫心卸下之后,你才会发现他们的话其实真的不少(笑)。这种个性也造就了网路交友在瑞典大城市的疯狂盛行;而延伸到职场,也让人察觉到“人脉关系”的重要性。

同场加映:如何维持情绪健康:让沟通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检测法

利用返家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我拜访了之前室友 Tatev 现在居住的瑞典第五大城 Västerås。Tatev 是阿美尼亚人,她早在八岁的时候就跟着家人移居到了瑞典,说着一口流利的瑞典话,并且早已百分之百地融入了瑞典人的生活。Tatev 拥有 Uppsala 的法学硕士,但她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寻找工作。

“在瑞典,你如果没有人脉,雇主会不愿意雇用不熟悉的人。”Tatev 说。

其实也让我联想到了之前远从台湾嫁到瑞典的一位好朋友,她虽然是在瑞典就读的大学,并且在欧洲各地甚至是上海都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但搬到瑞典已经一年多了,她却还是无法找到全职工作。而 Tatev 也提到,在瑞典,如果你没有瑞典朋友帮你介绍给他/她的朋友圈,你是很难交到当地的朋友。所以虽然人际关系在世界各地都一样地重要,在瑞典,却是你谋生和融入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或许在旅游时你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但在那边开始生活之后,你才会渐渐地发现人际关系对移民的影响。

瑞典的生活品质固然比较好,而美国虽然有许多的社会问题,但至少,我相信美国梦还是有那么一点痕迹的残存-至少只要你肯努力,就算你的人脉不够广,你还是有机会能够闯出一片天。

这也难怪许多的瑞典人会非常向往美国文化,流行娱乐文化固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机会”的多寡也让人拥有无限的憧憬。

假期结束。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可爱的瑞典老妈妈,她来纽约拜访女儿,但却对纽约的交通一无所知,所以我就带着她一起坐计程车驶往曼哈顿。在聊天中,她提到她的女儿已经在纽约待了两年,白天在戏剧学校上课,晚上当褓姆。她怎么劝她的女儿,她都不愿意回到瑞典,只为了一圆她的演员梦。虽然随着年纪,自己现在的生活已不如当初刚来到纽约时那么样的充满抱负,但听着她女儿辛苦奋斗的故事,也让我想要重新再度认识纽约这座城市-试着唤醒那份沉睡的热情。

推荐阅读:【蔡宜桦专栏】纽约教我的十件事:靠自己,永远最实在

旅行终究是人生的养分,它让你短暂地抽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然后等到你回来时,你反而可以更慢动作地用优雅的步调重新欣赏自己的家。接下来要回台湾了,好期待台北这次可以带给我什么不一样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