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柯文哲点名中山地下书街连年亏损,想改变经营方式,取消仅有书店、文创类店家能承租的规定,让美食或百货业进驻。报导一出,许多人反弹他缩小文创空间。你怎么看书店与阅读的关系?听听资深媒体人蔡瑞珊与我们分享,一间书店,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

屏东的“博克”书店关了、苗栗“竹南展书堂”将熄灯、对照起前日因“政大书城”闭门折扣而引起的书店人潮,爱书的人没有减少,只是习惯更低价的购买,你我对书本的尊重,是否让书退回到了早期摆摊叫卖的低价才能有活路?

因为中山区地下书街要转型、引起书商反弹、民众抗议、然而:从 2006 年就开始的这条“地下重庆南路”,没落萧条的背后难道你我不该付出一点责任?

当我们喊着拯救书市、台湾不能没有文创的同时,我们却已成为固定线上网路书店用户、瞬间点击 79 折购买一本书。书的价值也沦为便宜就好,早就忘却了书店在生活中的意义。因此,此时此刻的你我,又有什么好对这一切萧条感到惋惜?


(图片来源:tintincai ,C,C @ Flickr)

因为这个现下的普世价值,正逐步改变身旁的环境,而这股萧条跟沮丧都是我们造成的!

记得去年刚接下阅乐书店后、有许多前辈们告诫着:“书不好卖、要打很低的折扣台湾人才会买。”某位前辈就在书店内一一问着店里的员工们:“79 折跟原价你买哪一本?”

其实这个疑问的出发点本身就已经是个错误,当知识的取得价值已经沦落到要用价格来取胜,我们真的也对自己的脑袋选择太随便了。

你会喜欢:爱自己第五步:阅读,张开眼睛做最真实的白日梦

因为一本书的价值,他象征着一群拥有信念的文化坚守者及其维系保存的知识性思想跟传递,它承载了某部份的台湾文化、背后串连着庞大的产业炼结。当你面对这一切,选择用数字去计算的 79 折,这股价值取向不是书籍本身的文化厚度,心态已经让你的脑袋打了 79 折。

再看这本书的环境价值,它被放在哪间书店?它身旁摆着哪几本书?以及放在哪个区域和位置,都让书环境远远胜于单纯的这一部作品。当你读着村上春树的《身为一个小说家》,书里提到《发条鸟年代记》的时空背景、再看看摇滚音乐诗人 Patt iSmith 的《时光列车》里,她遗失了同样这本《发条鸟年代记》的沮丧失落、听一听最初她写到《只是孩子》中“HORSES 群马”的摇滚音乐、和张铁志《时代的噪音》里描写 Patti Smith 时,那个美国 1960 年代的声音与愤怒。

当这几部作品放在书店内陈列在一起,彷佛日本、美国、台湾的时空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启了时光门让我们跨入去探索去理解去感受着书里的真正风景。

这绝不是单纯一本书而已。而购买书的本身已经成为参与书环境的一部份:试着想像一个场景,一个空间里有着选书人的执着、音乐人的坚持、搭配年代性的萧条品味和氛围,再来一杯有故事的咖啡,这种因为书而延伸的情感,或许才能让书变得更有价值、并且获得你我的尊重和肯定。

书店关了几间、书街是否没了?阅读本身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冲击与突破,这又不是单单一个书街层次的事。

书店是为了书而存在,书为了阅读而存在,在面临价值或价格的选择上,别忘了思考我们的初衷。如果我们都忘了阅读的理由,忘了阅读,忘了书,忘了一间书店,就忘了那条书街吧。

同场加映:阅读文字风景:如果生活里只能留下一百本书

身为一间开在诚品书店旁的独立书店店长,在繁华的街区里营造美好的环境,用卖书和推动阅读,让思想能在自由的环境里萌芽。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有些人会记得“阅乐书店”,就像是我们记得法国的“莎士比亚”书店、或是美国的旧金山“城市之光”,因为人、书与书店空间的相互交会,激发出的阅读价值、氛围、文化环境间的连结,已超乎书籍本身的价格,形成更深度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