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媒体用各种角度剖析内湖女童案,台湾人民群起愤慨,想为无辜的小孩讨公道。我们陷入愤怒、对立、指责同时,小灯泡的母亲站出来,恳请大家别再消费新闻、恳求所有人能看见事件背后的根本问题——教育。她的温柔,她的眼泪,难道,还不足以融化冰冷的台湾社会吗?

各种媒体传递着对同一事件的各种报导,起先我不愿与任何人谈论它,毕竟当事人的感受有谁能真的理解、又有谁有资格仗着被害者的名义谴责他人呢。每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能有悲剧正在上演,却不可能真的有另一个人完全能体会另一个人的伤痛。

不听不看是一种选择,但可惜的是,它无法减少悲剧的发生。也许也是有感于此,在这个容易发声的年代,许多人都愿意站出来发表意见、提出看法并声援与自己立场相符的他人,这是好事;但对于家属的尊重和同理,并不应该因此而受到忽视。

我跳过标题过于耸动的文章或报导,为的只是尽可能不成为一路追着家属拍照、追问采访的群众之一。这一群人也许出于关心、也许对此义愤填膺,但都改变不了这些行为的消费本质。


(图片:翻摄 Google 搜寻)

她们受到的伤害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意见不同的人们之间相互攻击的筹码。更多人因此感到愤怒、不安,有些与嫌犯相似背景的族群开始受到更强烈的抨击和谴责,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似乎都难辞其咎。愤怒野火般焚烧开来,将那些原先就在社会边缘的族群一路逼向悬崖。

推荐阅读:废死与否背后的关键问题:我们能不能够为选择负责?

在心痛之中张着红肿双眼向众人开口的那位母亲,我想并不是为了加深仇恨才奋力坚强。她的勇敢令人钦佩、也令人感到忧伤: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思绪并整理成她认为能不再让更多人受害的可行方法,温柔到令人心疼的程度。


(图片来源:来源

她以呼吁政府正视妇女在教养孩子跟就业间所遇到的困难取代提出对加害人的斥责与刑求、希望以改善教育及家庭功能来试着解决问题,而非一股脑地期望将犯罪者赶尽杀绝。在台湾,女人有自己的职场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家庭和工作上的挣扎和两难,直到今天依旧是个难解的问题;近年来“教育失败”俨然成为批判时事的热门词汇,可怎么样才称得上成功,却没有个定论。

我打从心里敬佩这位母亲,即使在深深的哀恸中,还是尽力用自己的话语,道出对社会的关怀和改善的期盼。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从余宛如“带孩子进国会”提案遭酸,看职场爸妈的难

会生气、难过、伤心地大哭才是人性,可她的话提醒我们千万别忘了,我们都是为着所爱之人才会有这样的反应、我们共同期待着的是一个能保护所爱之人的安全环境。随机杀人事件绝非关爱所生、而是众多负面情绪长期积累下的结果。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思考,除了通过伤害更多人的手段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才能达到目标?

推荐阅读:当我们对这世界有怒有痛,就改变它

也许这位母亲的温柔,能指引我们迈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