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y & Boston 的共事与共识专栏,每周以一千字的对谈,告诉你职场上没人告诉你的真心话!第二回,请先把该做的做到最好   Don't act as a Manager while you should do Assistant right! 先把小事做得扎实了,尽全力了,再想着做大事与职位头衔。头衔无法跟你一辈子,但是能力在你身上,谁也抢不走。

完成几个专案不代表你已专业至极,你真的尽了全力做到最好、零缺失,还是交差了事而已?回想一下,求学期间想考高分,你会画地自限学习范围?在要求公司给你更多之前,你已给公司最好的成绩了吗?

C:年轻朋友们比较常问我的问题之一是:“我该怎么跟现在的老板谈加薪或升抬头?”

这个题目有一点大,我通常会先反问提问者:“你觉得你过去的这一年,你帮公司多赚了多少钱?有更懂得帮老板分忧解劳了吗?有把自己在公司的价值凸显出来吗?” (推荐阅读:写信要求主管加薪前,妳该把握的三个重点

B:这个跟应征的状况有一点类似,就是我们现在还有没有“反求诸己”的概念存在?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有没有去研究这是什么样的一份工作?我有没有去了解这个企业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想要加薪、升职,那我有没有去了解我自己的表现是否已经达到获得肯定、足以被拔擢、加给的成绩?要确认自己有没有达标,你要先了解单位的需求及对员工的期许,然后再回头检讨自己的表现。

记住,重点不是“我做了这么多事情”,而是“我把事情做得这么好”。现在的职场已经不是那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环境了,谁不辛苦?大家都很辛苦,但是功劳在谁手上?就是那个可以把辛苦的价值凸显出来的那个人。 

C:是的,懂得怎么执行现有的工作内容,不代表你在职场上已无敌;想倍速升迁、加薪,除了会做该做的,还要做到最好。机会真的是给准备好的人,除了对职责瞭若指掌外,还要懂得换位思考、危机处理等平常比较碰不到的状况。不过,我想回到这个题目上强调一件事,想要升官发财,除了与学习能力及时程有密切关系外,还要检视自己在职场上设定以几分过关。可能是现在的资讯过多,有时候大家都以为自己什么知道,可是,知道很多事的皮毛是无法深耕专业的。 

B:我过去的一位主管曾经告诉我们:“你们不要一天到晚以为、以为,不知道要问,不要自以为!”这份告诫一直到我离开前一个工作时,很多人都还不能做到百分百,包括我自己。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面对工作也好,面对人生也好,要尽全力把自己准备好;从很多面向来看,我们从来就没办法把自己准备到最完整的好 - 什么都知道,什么状况都会解决,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把自己准备到越满越好。(推荐思考:你准备一个礼拜想闯麦肯锡,在美国的他们用一万个小时累积竞争力

机会真的是给准备好的人,这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准备好不单单是为了得到那样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本事与信心在这个机会上好好发挥。  

C:即使是天才儿童提前进入大学,他也必须要把所有必修及选修课走完才能毕业,不是与众不同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结业。进入职场或刚转换职位,在一、两年内是真的没有办法体验主管的多年考验。给自己一些时间成长及磨练,一但你走完必、选修课且达标毕业后,你自然而然就会迈向下一个阶段。

千万不要“吃碗里、看碗外”,怕你除了没有吃到碗外的美味,同时也错失了碗里的滋味!我们也是花了好多年的时间才坐上现在这个位置、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及微调才走到现在的心态,而且还要继续调整、成长下去。成功没有偶然,更没有一步登天的。大多数的主管都是从基层做起,一点一滴累积、一阶一层往上走的。

推荐给你:流通教父徐重仁–年轻人,有能力前别急着做大事

B:没错,职场不是让你混日子的;你想混着过,或许可以,要不就永远爬不上去,要不就很快被比你少混一点的人取代,相信这样的结果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先把自己准备好,就像打仗要有子弹一样,机会来了,你才有能力正面迎战。(同场加映:为妳而写的职场笔记:学着做让子弹飞的人

【共事与共识专栏起心动念】

职场中最烦人的事之一,就属与共事的主管或同事没有共识,日复一日后无法取得平衡,接着逐渐失去对职涯规划的初衷与热诚,每天上班就真的只为了五斗米折腰。工作上的摩擦有千百种,有一些主管或同事不方便直说的真心话,让我们来说吧!

【更认识 Cary&Boston】

Cary   

小时为外交官子女,目前任职零售业高阶主管。多年的公关、行销及业务实务经验,先后任职过外商及本土产业,加上多年社会历练的洗礼,职场上力求最理想的“Win-Win-Win”三赢策略。

职场座右铭:Work hard in silence.  Let success make the noise.  

Boston

高中毕业后即赴波士顿求学,一边读建筑一边看棒球,曾经深信红袜队永远被诅咒。返台后投身职棒工作十余年,处理国际事务、国际赛会与法令规章。2014 年初自中华职棒离职,现任美国职棒电视球评与世界棒垒总会亚洲特派,摆脱机构员工的身分,继续关心台湾棒球的发展。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It's all matter of minds. If you do not mind, it would not matter.